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黄渡有感 马家宅畔无乔木,徐氏门前芳草多。 留得白头渔父在,年年长笛送沧波。
白话文翻译:
再次经过黄渡,感慨万分。 马家的宅子旁边已经没有高大的树木,而徐家门前却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幸好还有那位白发苍苍的渔夫留在这里,每年都能听到他用长笛吹奏送别沧海波涛的声音。
注释:
- 马家宅畔无乔木:马家宅子旁边没有高大的树木。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 徐氏门前芳草多:徐家门前长满了茂盛的芳草。芳草,指茂盛的草。
- 留得白头渔父在:幸好还有那位白发苍苍的渔夫留在这里。白头,指白发苍苍的老人。
- 年年长笛送沧波:每年都能听到他用长笛吹奏送别沧海波涛的声音。沧波,指沧海波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再次经过黄渡时所作,表达了对旧地重游的感慨和对变迁的哀思。诗中通过对马家宅子和徐氏门前的对比,以及对白发渔父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渡旧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马家宅畔无乔木,徐氏门前芳草多”一句,通过对马家宅子和徐氏门前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旧地的变迁。而“留得白头渔父在,年年长笛送沧波”则通过对白发渔父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家宅畔无乔木:这句诗通过对马家宅子旁边没有高大树木的描绘,暗示了旧地的荒凉和变迁。
- 徐氏门前芳草多:这句诗通过对徐家门前茂盛芳草的描绘,形成了与前句的鲜明对比,展现了旧地的另一面。
- 留得白头渔父在:这句诗通过对白发渔父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冀。
- 年年长笛送沧波:这句诗通过对渔父每年用长笛吹奏送别沧海波涛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马家宅子和徐氏门前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诗中将渔父用长笛吹奏送别沧海波涛的情景拟人化,赋予了渔父以深情的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旧地的描绘和对白发渔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乔木:象征着高大的树木,代表着旧地的繁荣和生机。
- 芳草:象征着茂盛的草,代表着旧地的另一面。
- 白头渔父:象征着旧时光的见证者,代表着对旧时光的怀念。
- 长笛送沧波:象征着对未来的希冀,代表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家宅畔无乔木”一句,乔木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树木 B. 矮小的树木 C. 茂盛的草 D. 荒凉的土地
-
诗中“徐氏门前芳草多”一句,芳草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树木 B. 矮小的树木 C. 茂盛的草 D. 荒凉的土地
-
诗中“留得白头渔父在”一句,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渔夫 B. 白发苍苍的老人 C. 渔夫的帽子 D. 渔夫的船
-
诗中“年年长笛送沧波”一句,沧波指的是什么? A. 平静的湖水 B. 汹涌的海浪 C. 流动的河水 D. 飘动的云彩
答案:1. A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袁凯《重过黄渡有感》: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与袁凯《重过黄渡有感》: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旧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全宋诗》:收录了宋代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诗作,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