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方为桑麦说苦今日忽喜得雨》
时间: 2025-01-17 10:1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为桑麦说苦,今日忽喜得雨
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
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
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南风吹来,却没有下雨,今天早上却忽然听到雨水滴落的声音。春天的甘霖唤醒了大地的生机,万物复苏,展现出自然的本性。桑树下的妇女惊喜地发现新叶冒出,田间的农夫痴痴地望着麦田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困苦中的人来说,蚕和麦子都是生存的依靠,但在急需的情况下,这一切却显得格外难以承担。
注释:
- 连日:连续几天。
- 南风:指来自南方的风,通常带来温暖和湿润的气候。
- 洗檐声:雨水滴落时发出的声音,形象地表达了下雨的情景。
- 春膏:指春天的雨水,形容其滋润和滋养的效果。
- 仁脉:这里指自然生成的生机与气息。
- 桑妇:指从事桑蚕业的妇女,象征农村的生活。
- 田翁:指田间的农夫,象征着辛勤耕作的人。
- 穷阎:形容贫困的家庭,生活困顿。
- 急急征:指急需的征收,暗指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农村生活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方春季,面对连日阴雨的困扰,诗人通过描绘雨水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以及农人对雨水的渴望和依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到来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农人从苦涩到欢喜的心路历程。在长时间的干旱之后,春雨终于降临,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到来。开头两句描绘了连日无雨的焦虑,而接下来的春膏润泽则传达出一种欢愉和满足。诗中“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的描写,将农人的惊喜与期待具象化,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依赖。最后一句“穷阎系命皆蚕麦”,则提醒我们在欢喜的背后,生活依然充满艰辛。整体上,诗歌通过雨水的象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农人对生存的执着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日南风雨不成:描绘了气候的干旱和农人的焦虑。
- 今朝忽有洗檐声:转折的描写,雨水的到来带来了希望。
- 春膏唤起地元气:春雨唤醒了大地的生命力,象征着复苏。
- 仁脉流行天本情:自然的规律使得生命得以延续。
- 桑妇惊传二叶迸:桑树下的妇女发现新芽,表达了对新生命的惊喜。
- 田翁痴望两歧生:农夫期待着丰收的美好前景。
- 穷阎系命皆蚕麦:揭示了农人的生活困境,生活的重担。
- 最是难供急急征:生活的压力加重,生存的艰辛与困扰。
修辞手法:
- 对比:苦与乐的对比,展示人们在自然变化中的情感起伏。
- 拟人:将春雨和自然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象征:雨水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蚕与麦则代表生存的依赖。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人们在生存压力下的艰辛与期盼,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农人依赖的自然恩赐。
- 桑树:代表农村生活,农妇的存在体现了农村的勤劳与朴实。
- 麦田: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希望,体现了农人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春雨的来临
- B. 农人的辛苦
-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 D. 以上皆是
-
“桑妇惊传二叶迸”中的“二叶”指的是什么?
- A. 新长出来的桑叶
- B. 两种植物
- C. 两片雨水
- D. 两个农人
-
诗中提到的“急急征”指代什么?
- A. 紧急的征收
- B. 农田的抢收
- C. 生活的压力
- D. 自然的征兆
答案:
- D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陈著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春天的生机和农人的期待,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而陈著则更关注于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宋代诗人陈著研究》
- 《春天的诗歌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