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芍药》
时间: 2025-01-04 08:4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尽荼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夏的场景。荼蘼花开尽,正值桑树和麦田的丰收,天气似乎已经转凉如秋。南园的露水刚刚裂开,金色的丝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温暖的香气伴着酒香,娇媚的女子却不知道春天的愁苦。莺鸟在院子里静静地鸣叫,微阴的晚风轻轻拂过,谁能陪伴我一起游玩呢?我偏爱紫色的花和黄色的裙子,想象着金壶中的美酒,依然是扬州的风景。夜晚在花前喝醉了,斜月照在楼上。翻开楼梯上的诗句,想起那日的风流韵事。时光已逝,双鬓已白,如今我应该为花的美丽而羞愧。
注释:
- 荼蘼:一种花,开花时节通常在春末夏初,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 桑云麦浪:指桑树和麦田,形容自然的丰收景象。
- 温香傍酒:温暖的香气伴随着酒香,描绘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紫蕤黄袅:指紫色和黄色的花卉,代表着美丽和优雅。
- 金壶:比喻美酒,象征着享乐与奢华。
- 玄晖:即指深远的光辉,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作品颇具文学价值,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春夏之交,诗人借助自然的景象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汉宫春·芍药》是一首充满春夏气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开篇“开尽荼蘼”,即刻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通过“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的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令人身临其境。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流露出对春天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温香傍酒”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酒和美人的追求,而“何人堪伴清游”则流露出一丝孤独感,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怀念。最后的“如今应为花羞”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美丽与青春的易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尽荼蘼:春末,荼蘼花已经开谢,暗示春天的结束。
- 正桑云麦浪:描绘丰收的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繁荣。
- 天气如秋:天气转凉,暗示感情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南园露梢半坼:清晨露水点滴,生动描绘出清新的自然场景。
- 温香傍酒:温暖的香气与酒香相伴,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
- 尽多娇不识春愁:美丽的女子却不知春天的惆怅,暗示青春的无知。
- 莺院悄:莺鸟在院中轻声鸣叫,表现宁静的氛围。
- 轻阴弄晚:微阴的晚风,增添了惆怅的气息。
- 何人堪伴清游: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增添了孤独感。
- 偏爱紫蕤黄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偏爱,象征美丽。
- 想金壶胜赏:想象着美酒,暗示享乐的生活。
- 依旧扬州:扬州是美好与繁华的象征,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花前夜阑醉后:醉酒之后的清幽时光,增添了一种浪漫感。
- 斜月当楼:描绘夜景,增添了诗的情调。
- 翻阶句好:提到诗句,表达对文学的热爱。
- 记玄晖此日风流:回忆往日的风流韵事,增添遗憾与怀念。
- 双鬓改:暗示岁月流逝,容颜已老。
- 一枝帽底:象征美丽的花朵,暗示青春的短暂。
- 如今应为花羞:感叹时间流逝,花的美丽让人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壶”比喻美酒,彰显生活的奢华。
- 拟人:如“莺院悄”,将莺鸟赋予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如“紫蕤黄袅”,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青春消逝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荼蘼: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春天的结束。
- 南园:代表着美丽自然的场所,象征诗人内心的向往。
- 金壶:象征美酒与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斜月:象征浪漫与孤独,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 花:象征青春与美丽,暗示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开尽荼蘼”意指: A. 春天的开始
B. 春天的结束
C. 夏天的开始
D. 秋天的结束 -
“何人堪伴清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伴侣
C. 美酒
D. 自然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允平《汉宫春·芍药》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前者偏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流露,后者则更强调豪放与壮丽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