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怀友》

时间: 2025-01-04 08:35:14

霜露湿征衣,行非少壮时。

何堪万里役,动是一年期。

高谊贫中见,深情别后知。

相思相望处,云树碧参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露湿征衣,行非少壮时。
何堪万里役,动是一年期。
高谊贫中见,深情别后知。
相思相望处,云树碧参差。

白话文翻译

霜露打湿了我的征衣,行走在外已经不是年轻的时候了。
这万里征途中,我的心情难以承受,仿佛这一行就是一年之期。
在贫困中,我们的高尚情谊显得更加珍贵,分别后深情的思念更为明显。
在那相思与期盼的地方,云树交错,碧绿的景象纵横交织。

注释

  • 征衣:出征的衣服,这里指旅途中的衣物。
  • 万里役:指漫长的旅程或辛苦的差役。
  • 高谊:指高尚的情谊。
  • 相思相望:相互思念和期盼的意思。
  • 云树碧参差:描绘云和树的景象,象征着思念的朦胧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简洁而富有情感,擅长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客中怀友》是诗人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友之作,反映了他在外征途中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艰辛行旅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客中怀友》通过简单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霜露打湿征衣的意象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岁月的沧桑与旅途的辛苦,诗人已不再年轻,承受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而“何堪万里役,动是一年期”一句,更是道出了行旅的艰辛与心情的沉重,仿佛一段旅程就如同漫长的一年,令人心生无奈。

接下来的“高谊贫中见,深情别后知”,则转向了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在贫穷中依然能够见到高尚的情谊,说明真正的友谊是在逆境中愈加显得珍贵。分别后的思念,让这种情谊更加深厚,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最后的“相思相望处,云树碧参差”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思念的情感,云树交错的形象既美丽又充满了朦胧感,正如思念的心情,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感伤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露湿征衣:描绘了旅途的寒冷与艰苦,征衣沾满霜露,显示出诗人在外行旅的辛苦。
  2. 行非少壮时:感叹岁月流逝,自身已不再年轻,暗示着生命的无情与无奈。
  3. 何堪万里役:表达对长途旅行的无奈与痛苦,万里之行的艰辛令人难以承受。
  4. 动是一年期:形象地将一次旅程比作漫长的一年,强调了漫长的思念与孤独。
  5. 高谊贫中见:在困境中彰显出真正的友谊,使人感受到高尚情谊的珍贵。
  6. 深情别后知:分别后更加体会到情谊的深厚,强调了时间和距离对情感的考验。
  7. 相思相望处:描绘思念的情景,强调情感的交流与期盼。
  8. 云树碧参差:用自然的美景来表现思念的复杂情感,意象的美丽与思念的苦涩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行旅的艰辛比作一年的漫长,使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如“高谊贫中见,深情别后知”,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霜露、云树等自然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情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在艰苦的旅途中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高尚情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感伤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思念的苦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露:象征着寒冷与艰辛,代表了旅途的苦楚。
  • 征衣:代表着行旅与责任。
  • 云树:象征着思念的交错与模糊,传达出深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露湿征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辛苦
    • C. 惊讶
  2. “高谊贫中见”中的“高谊”是指?

    • A. 高尚的情谊
    • B. 高级的物质
    • C. 高远的理想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口》

诗词对比

《客中怀友》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送元二使安西》更加强调了送别的场景与情感,而《客中怀友》则更侧重于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两首诗同样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允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