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晚步园中见落叶如积感而作》

时间: 2025-01-17 10:42:07

东园久不到,落叶曲池平。

摇落遽如许,岁时真可惊。

衡茅望故里,渔钓寄余生。

放逐逢艰岁,藜羹未敢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园久不到,落叶曲池平。 摇落遽如许,岁时真可惊。 衡茅望故里,渔钓寄余生。 放逐逢艰岁,藜羹未敢轻。

白话文翻译:

我很久没有来到东园了,现在看到落叶堆积在弯曲的池塘边。 树叶如此迅速地凋落,时间的流逝真是令人震惊。 我站在简陋的茅屋前,望着远方的故乡,以渔钓来寄托我的余生。 在被放逐的艰难岁月中,我连简单的藜菜汤都不敢轻视。

注释:

  • 东园:指诗人常去的园子。
  • 曲池:弯曲的池塘。
  • 摇落:指树叶凋落。
  • 岁时:时间,岁月。
  • 衡茅:简陋的茅屋。
  • 故里:故乡。
  • 渔钓:钓鱼,这里指隐居生活。
  • 放逐:被贬谪或流放。
  • 藜羹:用藜菜做的简单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创作于他被贬谪期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被贬谪期间所作,通过对东园落叶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东园落叶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摇落遽如许,岁时真可惊”一句,用“摇落”形容树叶的凋落,用“遽如许”表达时间的迅速流逝,形象生动,情感深沉。后两句“衡茅望故里,渔钓寄余生”,则通过简陋的茅屋和渔钓生活,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无奈和悲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园久不到,落叶曲池平”:诗人很久没有来到东园,现在看到落叶堆积在弯曲的池塘边,形象地描绘了园中的景象。
  2. “摇落遽如许,岁时真可惊”:树叶如此迅速地凋落,时间的流逝真是令人震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衡茅望故里,渔钓寄余生”:诗人站在简陋的茅屋前,望着远方的故乡,以渔钓来寄托我的余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 “放逐逢艰岁,藜羹未敢轻”:在被放逐的艰难岁月中,诗人连简单的藜菜汤都不敢轻视,反映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摇落遽如许”用“摇落”比喻树叶的凋落,形象生动。
  • 拟人:“岁时真可惊”将时间拟人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东园落叶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无奈和悲凉。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曲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曲折和复杂情感。
  • 衡茅:象征着诗人的简朴生活和隐居状态。
  • 渔钓: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摇落遽如许”中的“摇落”指的是什么? A. 树叶凋落 B. 花瓣凋落 C. 草木凋落 D. 果实凋落 答案:A

  2. 诗中“衡茅望故里”中的“衡茅”指的是什么? A. 简陋的茅屋 B. 高大的茅屋 C. 豪华的茅屋 D. 破旧的茅屋 答案:A

  3. 诗中“渔钓寄余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B.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生活的向往 D. 对旅行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七月七日晚步园中见落叶如积感而作》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梦境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