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霜厉严杀,松柏气不振。芙蓉乃微木,晓艳独娇春。秾粹觉兰疲,芬敷知菊贫。欲攀无所赠,聊复插吾巾。
白话文翻译:
清霜严酷凛冽,松柏也显得气馁不振。芙蓉虽是小树,却在清晨独自娇艳地迎接春天。浓郁的香气让人感觉兰花已显疲态,芬芳的菊花也显得贫瘠。想要攀折却无物可赠,只好将它插在我的头巾上。
注释:
- 清霜:指清晨的霜。
- 厉严杀:形容霜的严酷和凛冽。
- 气不振:指松柏因寒冷而显得无精打采。
- 微木:小树,指芙蓉。
- 晓艳:清晨的艳丽。
- 秾粹:浓郁纯粹的香气。
- 疲:疲倦,此处指香气减弱。
- 芬敷:芬芳散布。
- 贫:贫瘠,此处指香气不足。
- 攀:攀折,摘取。
- 聊复:姑且,暂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一个闲暇的早晨,作者漫步西园,观察自然景物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霜降后,松柏因寒冷而显得无精打采,而芙蓉却在此时独自娇艳地迎接春天。通过对比松柏和芙蓉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霜降后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的独特。松柏在严霜中显得气馁不振,而芙蓉却能在寒冷中独自娇艳,这种对比突出了芙蓉的坚韧和美丽。诗中的“秾粹觉兰疲,芬敷知菊贫”进一步通过香气来描绘不同花卉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感官体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芙蓉的喜爱,以及无法攀折赠人的遗憾,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珍视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霜厉严杀,松柏气不振。”:描绘了清晨霜降的严酷,松柏因寒冷而显得无精打采。
- “芙蓉乃微木,晓艳独娇春。”:芙蓉虽是小树,却在清晨独自娇艳地迎接春天,展现了其坚韧和美丽。
- “秾粹觉兰疲,芬敷知菊贫。”:通过香气来描绘不同花卉的状态,兰花香气减弱,菊花香气不足。
- “欲攀无所赠,聊复插吾巾。”:表达了作者对芙蓉的喜爱,以及无法攀折赠人的遗憾,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珍视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松柏和芙蓉的状态对比,突出了芙蓉的坚韧和美丽。
- 拟人:将芙蓉赋予人的情感,如“晓艳独娇春”。
- 对仗:如“秾粹觉兰疲,芬敷知菊贫”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霜:象征严酷和凛冽。
- 松柏:象征坚韧但受寒冷影响。
- 芙蓉:象征美丽和坚韧。
- 兰花:象征香气浓郁但已显疲态。
- 菊花:象征芬芳但显得贫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霜厉严杀”形容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霜 B. 夜晚的霜 C. 春天的霜 D. 秋天的霜
-
诗中“芙蓉乃微木,晓艳独娇春”表达了什么? A. 芙蓉的娇艳 B. 芙蓉的脆弱 C. 芙蓉的坚韧 D. 芙蓉的贫瘠
-
诗中“欲攀无所赠,聊复插吾巾”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芙蓉》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