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云寒不动,残岁转萧条。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冰留檐旧滴,红到杏新梢。寂寞群儿笑,因文更解嘲。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云层寒冷而凝固,岁末的景象愈发萧条。雪的意味让千山万岭都静默无声,天空中只有一只雁高飞。屋檐下还残留着旧时的冰滴,而杏树的新梢却已泛红。在寂寞中,孩子们的笑声显得格外刺耳,他们因文字而更加自嘲。
注释
- 腊云:腊月的云,指冬天的云。
- 残岁:岁末,指年末。
- 萧条:冷落,不景气。
- 雪意:雪的意味,指雪的氛围。
- 天形:天空的景象。
- 檐旧滴:屋檐下旧时的冰滴。
- 杏新梢:杏树的新枝。
- 解嘲:自我解嘲,自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腊月,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岁末萧条的感慨和对寂寞生活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腊月的寒冷和岁末的萧条。首句“腊云寒不动”,用“寒不动”形容云层,突出了冬日的严寒和静谧。次句“残岁转萧条”,以“萧条”形容岁末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中间两句“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通过对雪和雁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静谧和孤寂。雪的意味让千山静默,而高飞的雁则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后两句“冰留檐旧滴,红到杏新梢”,通过对冰和杏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细节和生机。冰滴残留,杏梢泛红,既表现了冬日的寒冷,又暗示了春天的临近。
最后两句“寂寞群儿笑,因文更解嘲”,以孩子们的笑声和自嘲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生活的感慨和对文字的自嘲。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寂寞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云寒不动:腊月的云层寒冷而凝固,形容冬日的严寒和静谧。
- 残岁转萧条:岁末的景象愈发萧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雪意千山静:雪的意味让千山万岭都静默无声,强化了冬日的静谧。
- 天形一雁高:天空中只有一只雁高飞,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 冰留檐旧滴:屋檐下还残留着旧时的冰滴,表现了冬日的寒冷。
- 红到杏新梢:杏树的新梢却已泛红,暗示了春天的临近。
- 寂寞群儿笑:在寂寞中,孩子们的笑声显得格外刺耳。
- 因文更解嘲:他们因文字而更加自嘲,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腊云寒不动”,将云层拟人化,形容其寒冷而凝固。
- 对仗:“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通过对仗强化了冬日的静谧和孤寂。
- 象征:“天形一雁高”,雁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寂寞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既有对严寒和静谧的描绘,也有对生机和自嘲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云:冬天的云,象征着寒冷和静谧。
- 残岁:岁末,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萧条。
- 雪意:雪的意味,象征着冬日的静谧和孤寂。
- 天形:天空的景象,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 檐旧滴:屋檐下旧时的冰滴,象征着冬日的寒冷和细节。
- 杏新梢:杏树的新枝,象征着生机和春天的临近。
- 群儿笑:孩子们的笑声,象征着寂寞和自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腊云寒不动”形容的是什么? A. 冬天的云 B. 春天的云 C. 夏天的云 D. 秋天的云
-
诗中“残岁转萧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
诗中“雪意千山静”中的“雪意”指的是什么? A. 雪的意味 B. 雪的形状 C. 雪的颜色 D. 雪的温度
-
诗中“天形一雁高”中的“雁”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温暖 D. 热闹
-
诗中“冰留檐旧滴”中的“檐旧滴”指的是什么? A. 屋檐下的雨水 B. 屋檐下的冰滴 C. 屋檐下的雪 D. 屋檐下的霜
答案:
- A
- B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腊日》:同样以腊日为题材,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腊日》:以腊日为背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腊日四首 其二》与王安石《腊日》:两者都以腊日为题材,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耒的诗作。
以上是对张耒《腊日四首 其二》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