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芙蓉
作者: 郑域 〔宋代〕
妖红弄色绚池台,
不作匆匆一夜开。
若遇春时占春榜,
牡丹未必作花魁。
白话文翻译:
这朵妖艳的木芙蓉在池台旁色彩斑斓,
并不是匆忙间一夜之间绽放的。
如果在春天的时候参加花卉比赛,
牡丹未必能够当选花中之王。
注释:
字词注释:
- 妖红:形容色彩艳丽,夺人眼球的红色。
- 弄色:玩弄色彩,形容花朵色彩的变化和美丽。
- 匆匆:急促、迅速。
- 春榜:春天的花卉比赛或评比。
- 花魁:花中之王,最美的花。
典故解析:
-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被誉为“花王”,象征着富贵和繁华。
- 春榜:古代文人常在春天举行花卉比赛,以此来表现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花卉之美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他的作品多以花木为题材,展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木芙蓉的美丽,表达了对花卉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花卉比赛的热衷。
诗歌鉴赏:
《木芙蓉》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芙蓉的美丽,展现出其妖艳的色彩和亭亭玉立的姿态。全诗结构紧凑,四句之间环环相扣,意境优雅。开头两句将木芙蓉的美丽生动地呈现出来,强调了它的绚丽色彩和盛开的过程。接着通过“不作匆匆一夜开”的说法,诗人传达了木芙蓉的盛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洗礼,蕴含了深厚的内涵与美感。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提出了若在春天的花卉比赛中,木芙蓉或许能够与牡丹一较高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牡丹。此处的“牡丹”不仅仅是花卉,更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权威与美丽。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木芙蓉的独特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对美的多元理解和追求,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和文化的自信。
整首诗在描绘花卉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富有哲理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妖红弄色绚池台:描写木芙蓉的红色艳丽,突出其在池台旁的美丽。
- 不作匆匆一夜开:强调木芙蓉的盛开是经过时间的积淀,而非短暂的瞬间。
- 若遇春时占春榜:设想如果木芙蓉参与春天的花卉比赛。
- 牡丹未必作花魁:暗示木芙蓉的美丽可能超过牡丹,传达对其独特魅力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妖红”形容木芙蓉的色彩,强调其美丽与独特。
- 对比:将木芙蓉与牡丹进行对比,突出每种花的独特性与美感。
- 拟人:通过“弄色”使花朵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木芙蓉的美丽,表达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倡导一种超越传统审美的态度,展现出诗人对美的独立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芙蓉: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坚韧。
- 池台:代表了一种自然的环境,承载了美的展示。
- 春榜:象征着竞争与评价,反映出对美的追求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木芙蓉的颜色被形容为?
- A. 妖红
- B. 纯白
- C. 深蓝
- D. 明黄
-
诗中提到的“花魁”指的是哪种花?
- A. 木芙蓉
- B. 玫瑰
- C. 牡丹
- D. 菊花
-
诗中“匆匆一夜开”意指?
- A. 花开得很快
- B. 花开需要时间
- C. 花开后就凋谢
- D. 花开后不再盛开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白牡丹》 by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木芙蓉》与《春夜喜雨》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春夜喜雨》更侧重于描绘春雨的润泽与生机,而《木芙蓉》则聚焦于花卉的独特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花卉与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