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昌阁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8 15:00:02

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

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文昌阁二首 其一

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
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白话文翻译

这座文光高楼耸立,城墙却显得低矮;河水潺潺,伴随着几声回响绕过堤岸。得失之间,内心安然,随遇而安;升腾与沉沦,眼前的距离却隔着云泥。远处苍翠的烟雾与树木,通向燕赵之地;而古老的驿站,斜阳照耀,近在鲁齐。愿借这香瓣,归依于帝座,追寻往日的谏言,踏上这红色的阶梯。

注释

  • 文光:文昌星,象征文运和学问。
  • 斗垣:指围墙,斗指高低。
  • 河声:河水流淌的声音。
  • 得失:指人生中的得与失。
  • 寸心:内心,心中所想。
  • 升沉:指人生的起伏。
  • 咫尺:一寸之距离,形容近。
  • 云泥:比喻高低差距。
  • 苍烟:远处的烟雾。
  • 古驿:古代的驿站。
  • 瓣香:香花的花瓣。
  • 皈帝座:归依于帝座,表示对文昌的崇敬。

典故解析

  • 文昌阁: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楼阁,象征着对学问与智慧的追求。
  • 燕赵、鲁齐:指中国古代的地理文化区域,象征着文人相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时惟中,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在文昌阁登高望远,感怀人生的起伏与得失,表达对文运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昌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文光高楼斗垣低”引入,既描绘了高楼的巍峨,又通过“斗垣低”对比出一种广阔的视野,暗示着诗人对人生的远大理想与现实的局限的思考。接着“河声数转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灵动与音韵之美。

“得失寸心安遇合”一句,直白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从容态度,升沉之间,似乎已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宁静。接下来“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历史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则流露出诗人对文昌帝君的敬仰,愿借香火之力追寻往日的智慧与忠言,表现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文光高楼斗垣低:描绘高楼的壮丽,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一曲河声数转堤:河流声响,生动而有韵律,传达出自然的和谐。
    • 得失寸心安遇合:面对得失,心中自有安宁,表达人生的哲理。
    • 升沉咫尺隔云泥:升沉之间,虽然近在咫尺,却因环境的不同而有距离。
    • 苍烟远树通燕赵:景物描写,展现历史与地域文化的交融。
    • 古驿斜阳近鲁齐:古老驿站与斜阳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
    • 好藉瓣香皈帝座:渴望得到文昌的庇佑与智慧。
    • 来追往谏此丹梯:追求智慧的道路,象征着奋斗与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得失比作升沉,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保持了良好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利用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交融,形成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从容态度,对理想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文昌帝君的崇敬。

意象分析

  • 文光:象征知识与智慧,代表理想的追求。
  • 河声:自然的声音,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得失:人生经历,代表心灵的平和。
  • 苍烟远树:自然景观,寄托对故土的思念。
  • 瓣香:代表对智慧的向往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光”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文昌星
    • C. 一座山
  2. “得失寸心安遇合”表达的是什么?

    • A. 对得失的焦虑
    • B. 对人生得失的从容态度
    • C. 对物质的追求
  3.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来追寻智慧?

    • A. 书籍
    • B. 瓣香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是描写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 《登鹳雀楼》: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寓意更为乐观,强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向上。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中国古典文学史相关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