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怀古》
时间: 2025-01-04 07:1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中怀古
作者: 魏庭坚 〔宋代〕
句无亭下驻骖騑,
鉴水寒光照客衣。
绑翠鄂君舟上去,
浣纱西子网中归。
禹祠草树空春色,
秦望风烟半夕晖。
王谢胜游何处问,
茂林修竹尚依依。
白话文翻译:
在没有亭子的地方,骖騑(名马)停在那里不动,
湖水的寒光映照着客人的衣服。
绑着翠色的船只,君子正向上游而去,
西子(西湖的美女)正在网中浣纱而归。
禹的祠庙旁,草木显得空荡荡的春色,
秦的山川中,风烟迷蒙,夕阳照耀着半边天。
王谢家族的胜游之地在哪里询问,
茂密的树林和修竹依然依依在目。
注释:
- 骖騑: 古代名马。
- 鉴水: 指水面,常用来比喻清澈的水。
- 翠鄂: 形容船的颜色,翠绿色的船。
- 浣纱: 指在水中洗纱,通常是女性的活动。
- 禹祠: 古代大禹的祠堂,象征治水有功。
- 王谢: 指王氏和谢氏两个名门望族,以其游乐胜地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庭坚(约1040年-1096年),南宋初期诗人,字元明,号白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作品清新秀丽,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魏庭坚晚年,正值他对历史的回忆之时。他通过描绘越中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往昔风光的眷恋与思考。
诗歌鉴赏:
《越中怀古》以优美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句无亭下驻骖騑”引入,带给读者一种空旷、孤独的感觉,似乎在表达对自然宁静的向往。接着,通过“鉴水寒光照客衣”,将诗人自身的形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他内心的澄澈与孤独。随后“绑翠鄂君舟上去”,形象地描绘了舟行于水上,给人以动感,对比前面的静态背景,形成了视觉上的碰撞。
下联中提到“禹祠草树空春色”,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却是空虚和失落。最后,“王谢胜游何处问,茂林修竹尚依依”,通过对历史名人的提及,显示出对昔日盛景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叙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句无亭下驻骖騑: 在没有亭子的地方,马儿停下不前,暗示一种孤独的境遇。
- 鉴水寒光照客衣: 寒冷的水面反射出光芒,照在客人的衣服上,象征着自然的清澈和诗人的孤单。
- 绑翠鄂君舟上去: 船只如同君子,向上游去,表现出一种向上、向前的追求。
- 浣纱西子网中归: 西子在水中浣纱,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女性形象,象征着美与温柔。
- 禹祠草树空春色: 禹祠旁的草树显得空荡荡,春天的气息却没有生机,传达出一种苍凉感。
- 秦望风烟半夕晖: 夕阳下的秦山,风烟缭绕,表现出历史的悠远和现实的模糊。
- 王谢胜游何处问: 对昔日王谢家族游玩胜地的追问,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茂林修竹尚依依: 依然存在的茂密树林与竹子,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骖騑”、“西子”等意象,生动地表现诗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加强了诗的韵律感,如“王谢胜游”与“茂林修竹”的对比。
- 拟人: 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骖騑: 代表名马,象征着高贵与自由。
- 寒光: 代表孤独与清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翠鄂: 象征着优雅与高贵,体现出人文情怀。
- 西子: 象征美丽与温柔,表现出人对美的向往。
- 禹祠: 代表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体现出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骖騑”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马
- B. 驴
- C. 鹿
- D. 狐
-
“浣纱西子”中的“西子”代表了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甄氏
-
诗中提到的“禹祠”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历史文化
- C. 人生哲理
- D. 爱情故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魏庭坚的《越中怀古》在情感上更为忧伤,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展现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庭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