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春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花事匆匆了,人家割麦初。
雨多田有鹳,潮小市无鱼。
秃笔回僧简,褒衣看古书。
经年稀见客,磬折转生疏。
白话文翻译:
花事已经匆匆结束,农家刚开始割麦。
雨水多的田里有白鹳,潮水小的市场里没有鱼。
我拿着秃笔给和尚写信,穿着宽松的衣服看古书。
多年不见的朋友,情感变得越来越疏远。
注释:
- 花事:指的是花开的季节或花的盛况。
- 割麦:农民开始收割麦子,表示夏季的到来。
- 鹳:一种鸟,通常在农田中觅食,象征丰收。
- 潮小:指潮水不高,市场缺乏生机。
- 秃笔:指磨损的笔,象征写作的艰难。
- 褒衣:宽松的衣服,古代文人常穿。
- 磬折:磬是一种古代乐器,折指声响的减少,象征寂静。
典故解析:
该诗中涉及的典故并不多,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诗中提到的“经年稀见客”暗示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与朋友的关系变得疏离,反映了社会人情的冷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和诗著称。其诗风沉郁,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晚春时节,刘克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生疏,展现了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诗的开头两句“花事匆匆了,人家割麦初”描写了春天的结束和初夏的来临,生动地表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感慨。接下来的“雨多田有鹳,潮小市无鱼”则进一步描绘了农田与市场的生机,暗示了生活的变化与无常。在此基础上,诗人通过“秃笔回僧简,褒衣看古书”的自我描绘,表现了他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古典文化的向往。最后一句“经年稀见客,磬折转生疏”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疏远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事匆匆了:花的盛开已匆匆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人家割麦初:人们开始收割麦子,象征春季的结束与夏季的到来。
- 雨多田有鹳:田地里因雨多而有白鹳飞舞,表现出丰收的气象。
- 潮小市无鱼:市场因潮水小而鱼少,暗示生活的不景气。
- 秃笔回僧简:用磨损的笔给和尚写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 褒衣看古书:穿着宽松的衣服读古书,体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经年稀见客:多年未见的朋友,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 磬折转生疏:磬声渐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疏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花、麦、鹳、鱼)表现人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疏远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文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麦:象征丰收和劳动的成果。
- 鹳:象征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鱼:象征市场的繁荣与生活的富足。
- 古书:象征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鹳”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鸟
B. 鱼
C. 昆虫 -
“经年稀见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迎
B. 疏远
C. 亲密 -
诗中“秃笔回僧简”中的“秃笔”象征什么? A. 忙碌
B. 孤独与思考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晚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后者则着重于社会动荡与时局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