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时间: 2025-01-14 19:13:00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晚 杜耒 〔宋代〕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白话文翻译: 稻谷已经收割完毕,霜还未降下;秋风虽已显老态,大雁却飞得迟缓。 红叶林中黄叶飘落,斜阳之外景色,远胜过春山傍晚的细雨时分。

注释:

  • 获稻:收割稻谷。
  • 霜未落:指霜还未降下,天气尚未完全寒冷。
  • 秋风虽老:形容秋风已经不再那么猛烈,显得有些衰老。
  • 雁犹迟:大雁飞行迟缓,可能是因为季节变化,它们还未完全适应。
  • 丹林黄叶:红色的树林中黄叶飘落,形容秋天的景色。
  • 斜阳外:斜阳照射下的景色。
  • 绝胜:远远胜过。
  • 春山暮雨时:春天山中的傍晚时分,细雨绵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耒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秋晚》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末时节,诗人观察到稻谷收割完毕,霜尚未降下,秋风已显老态,大雁飞行迟缓,以及红叶林中黄叶飘落的景象,感叹秋天的美景,并将其与春山暮雨时的景色相比较,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特别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秋晚》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获稻已空霜未落”一句,既表达了农作物的丰收,又暗示了季节的转换,霜未落则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尚未到来,秋意正浓。“秋风虽老雁犹迟”则进一步以秋风和大雁的形象,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迟缓。后两句“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则是对秋天景色的高度赞美,认为秋天的景色远胜过春天的山中暮雨,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独特美感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获稻已空霜未落”: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农事景象,稻谷已经收割完毕,但霜还未降下,天气尚未完全寒冷,暗示了秋天的深入。
  2. “秋风虽老雁犹迟”:这句诗通过秋风和大雁的形象,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迟缓,秋风已显老态,大雁飞行迟缓,可能是因为季节变化,它们还未完全适应。
  3. “丹林黄叶斜阳外”: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红色的树林中黄叶飘落,斜阳照射下的景色,美丽而宁静。
  4. “绝胜春山暮雨时”:这句诗将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山中暮雨相比较,认为秋天的景色远胜过春天,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独特美感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将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山中暮雨相比较,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秋天景色的美丽。
  • 拟人:“秋风虽老”和“雁犹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风和大雁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欣赏,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喜爱。

意象分析:

  • 获稻:象征着丰收和季节的转换。
  • 霜未落:暗示了秋天的深入和寒冷的冬季尚未到来。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大雁:象征着季节的迁徙和自然界的规律。
  • 丹林黄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 斜阳:象征着日暮和时光的流逝。
  • 春山暮雨:象征着春天的景色和细雨绵绵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获稻已空霜未落”一句,暗示了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秋风虽老雁犹迟”中的“雁犹迟”意味着什么? A. 大雁飞行迅速 B. 大雁飞行迟缓 C. 大雁飞行稳定 D. 大雁飞行混乱
  3. 诗中“丹林黄叶斜阳外”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4. “绝胜春山暮雨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季节的特别喜爱?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C. 秋天
  2. B. 大雁飞行迟缓
  3. C. 秋天
  4.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景色,与《秋晚》有相似的季节主题。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杜耒《秋晚》与杜牧《秋夕》: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秋晚》更注重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而《秋夕》则更注重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杜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