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规 杜耒 〔宋代〕
不论南北与东西,但是春山有子规。 啼到日边啼未了,何尝劝得二人归。
白话文翻译
无论是在南边还是北边,东边还是西边,只要是春天的山中,就能听到子规的啼叫。 它们从日出啼叫到日落,却从未能劝回那离散的两个人归来。
注释
- 子规:即杜鹃鸟,传说中它的啼声能唤回离散的人。
- 日边:指日出或日落的地方。
- 二人:这里可能指离散的恋人或亲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耒,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子规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之人的思念和期盼。子规的啼声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唤回离人的寓意,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子规的啼叫为线索,贯穿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不论南北与东西”展现了子规啼叫的无处不在,而“啼到日边啼未了”则强调了啼叫的持久和无尽,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最后一句“何尝劝得二人归”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期盼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子规的啼叫,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论南北与东西:这句诗以方位词开头,强调了子规啼叫的无处不在,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
- 但是春山有子规:这句诗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天和山中,子规的啼叫成为了这个季节的标志。
- 啼到日边啼未了:这句诗通过“啼到日边”和“啼未了”表达了子规啼叫的持久和无尽,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 何尝劝得二人归:这句诗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期盼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子规的啼叫拟人化,赋予了它唤回离人的能力。
- 对仗:“不论南北与东西”和“啼到日边啼未了”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散之人的思念和期盼,通过子规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期盼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着离散和思念。
- 春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日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指什么? A. 杜鹃鸟 B. 燕子 C. 麻雀 D. 喜鹊
-
诗中“啼到日边啼未了”表达了什么? A. 子规啼叫的持久和无尽 B. 子规啼叫的短暂 C. 子规啼叫的欢快 D. 子规啼叫的悲伤
-
诗中“何尝劝得二人归”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期盼和无奈 B. 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喜悦 C. 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冷漠 D. 诗人对离散之人归来的愤怒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表达对离散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通过明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杜耒《子规》: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离散之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月夜的静谧和孤独,而杜耒的诗则侧重于子规的啼叫和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杜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