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04 11:20:09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

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

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

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

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

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白话文翻译:

汉代的佳境在于唐虞时期,想要用儒学来治理国家。公孙弘谈论治国之道,辩论之间彼此失去了真理。宽泛的言辞反而有害,心中难以开阔。难怪淮南之人心存谋算,日夜惧怕被人直言。东阁对待诸位贤士,自己种粮以供食用。如今的官员自以为文雅,后世却能看到真正的智慧。

注释:

  • :美好、优秀。
  • 唐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两个贤君,唐尧与虞舜,象征理想的政治。
  • 公孙:指公孙弘,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 治道:治理国家的道理或方法。
  • 淮南:指淮南地区,历史上常有谋略之士。
  • 东阁:可能指东宫或东阁,象征权力与地位。
  • 脱粟:自己种植粮食,表示自给自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字子瑜,号白云山人,擅长诗词,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杂兴》写于张镃对当时政治、文化现状的反思中,表达了他对儒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贤士的敬仰与对庸俗官员的讽刺。

诗歌鉴赏:

《杂兴》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思考。开头通过“汉代嘉唐虞”引出理想的政治,接着提到公孙弘的治道言论,显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中对“广大语尤害”的批判,说明了空泛的言辞对实际治理的负面影响,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尤其是“无怪淮南谋”一句,隐喻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复杂与险恶。

结尾处提到“脱粟自为食”,表达了自给自足的智慧与理想,表明真正的贤者应具备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同时,诗人对“俗公”的讽刺,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庸碌,强调了后世对真正智慧的认知与追求。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智慧与庸俗之间的冲突,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代嘉唐虞:表明理想的治国时期,设定了一个高标准。
  2. 欲以儒理国:讨论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的愿景。
  3. 公孙谈治道:提到公孙弘的言论,体现出对治国理念的探讨。
  4. 纯驳互失得:表达辩论中失去真理的无奈。
  5. 广大语尤害:强调宽泛言辞的危害,暗示当时的政治语言空洞。
  6. 开边心莫极:说明心中难以开阔,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
  7. 无怪淮南谋:表明对淮南士人的理解与同情,暗含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8. 日夜惮汲直:指出人们对直言不讳的恐惧。
  9. 东阁礼诸贤:提到对贤人的礼遇,反映出对贤者的推崇。
  10. 脱粟自为食:强调自给自足的智慧与重要性。
  11. 俗公此自文:批判世俗官员的虚伪与无能。
  12. 后世有真识:展望未来,真正的智慧终将被认知。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与事件,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 隐喻:通过“淮南谋”隐喻政治斗争的复杂,增强表达的含蓄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古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当时庸俗政治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唐虞:象征理想的政治。
  • 公孙:代表当时的知识分子与政治家。
  • 淮南:暗示谋略与权力斗争。
  • 东阁:象征权力中心,反映权力与贤士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公孙弘
    c) 孟子

  2. “广大语尤害”一句的意思是: a) 广泛的言辞有益
    b) 宽泛的言辞有害
    c) 言辞不重要

  3. 诗中提到的“脱粟自为食”强调了: a) 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b) 向他人乞讨
    c) 依赖官府

答案:

  1. b) 公孙弘
  2. b) 宽泛的言辞有害
  3. a) 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镃的《杂兴》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张镃更侧重于对政治的讽刺,而杜甫则着重描绘国家破败的忧伤情景,两者均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