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4:00:57

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

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

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

两旬才识面,枉是自由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
作者: 张镃 〔宋代〕

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
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
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
两旬才识面,枉是自由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无奈,前山的景色依旧新颖,而世态却随着人情的变化而改变。关上门后便懒于退去,面对事情的时候鲜少亲身参与。与我同写的诗有什么益处呢?即使知道公道,也不见得生活富裕。两个月的时间才认得你一面,实在是白白浪费了自由的身躯。

注释:

  • :指人们、世态,代指社会。
  • 前山:指眼前的事物或环境。
  • 懒退:懒于退身,表示不愿意回避。
  • 躬亲:亲自参与。
  • 知公道:了解社会的公正与道理。
  • 不贫:生活上并不贫困。
  • 两旬:两个月的时间。
  • 自由身:指没有拘束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贞,号翰林,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困境交织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世态的变化,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张镃的《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对世态变迁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对比了世态的变化与自然景色的常新,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逐渐疏离社会的状态,“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显示了对世俗事务的漠然与无力感。

诗的后半部分,“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的质疑与反思。尽管知道公道和社会的道理,但生活并不富足,似乎暗示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这种失落又在“枉是自由身”中得到了升华,诗人感叹即使拥有自由身,却依然感到无奈与孤独,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慨与思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态从渠变:社会的风气随着人们的行为而改变。
  2. 前山只么新:眼前的自然景色依旧青葱美丽。
  3. 关门便懒退:关上门后就懒于再出门。
  4. 遇事少躬亲:面对事情时很少亲自参与。
  5. 和我诗何益:与我同写的诗有什么用处?
  6. 知公道不贫:虽然知道社会的公平道理,但生活仍不富裕。
  7. 两旬才识面: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才认识你。
  8. 枉是自由身:白白浪费了自由的身份。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世态与前山)、反问(和我诗何益)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思考,体现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态:象征社会风气与人情世故。
  • 前山:代表自然与美好事物的常新。
  • 关门:象征与外界接触的隔绝。
  • 自由身:象征个人的独立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前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美好
    b) 社会变迁
    c) 个人悲伤

  2. “和我诗何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诗歌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朋友的依赖

  3. “知公道不贫”中的“公道”指的是什么? a) 个人利益
    b) 社会公正
    c) 财富分配

答案

  1. a) 自然美好
  2. b) 对生活的无奈
  3. b) 社会公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动乱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前者更偏向于对社会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