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题九里桥
作者:危昂霄〔宋代〕
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晴空万里,云朵如十丈宽,跨越杉溪。正好在夜凉的时节。我来这里正好遇上,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霜降满树。谪仙(被贬的神仙)虽然不再人世,这种遗憾有谁能理解?是谁在画我,倚着栏杆吟咏,听着流水,竟然忘记了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丈:形容云的宽广,十丈约为三十米。
- 谪仙:被贬的神仙,形容诗人的孤独与失落。
- 倚阑:倚靠栏杆,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闲适的姿态。
- 忘归:忘记回家的意思,表现诗人沉醉于眼前的景色。
典故解析:
- 谪仙: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常用以形容那些失去神仙之位的人,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危昂霄,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中,作品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世间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 题九里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以“晴云十丈跨杉溪”描写了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接着“偏称夜凉时”则暗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感受,夜的清凉让人心情愉悦,也让人沉思。诗人正值月朗星稀之际,月光洒在水面上,映衬出周围万木皆霜的美丽景象,这种景象不仅令人陶醉,也让人感到一丝惆怅。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谪仙象征着被贬的理想和不被理解的孤独,诗人在美景中感到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存在。这种情感在“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中得到了升华,描绘了诗人沉浸在景色中,忘却归途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观到个人情感,最后回归于艺术创作,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云十丈跨杉溪: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与宽广的云层,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偏称夜凉时:暗示此时的凉爽让人感到舒适,诗人正好在这个时刻来到了这里。
-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诗人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的水面和满树的霜,营造出冷清而美丽的夜景。
-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感叹自己如同被贬的仙人,无法融入人间,孤独的情感渗透其中。
-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诗人沉浸于美景中,忘却了归家的念头,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谪仙,突出孤独感。
- 拟人:月光、霜飞等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月朗”“霜飞”,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孤独与理想的冲突,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艺术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云:象征着美好的心情与开阔的视野。
- 月朗:代表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霜飞:暗示寒冷与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谪仙:象征理想的失落与人生的无奈。
- 栏杆: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晴云十丈”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景象?
A. 阴天
B. 雨天
C. 晴天
D. 雪天 -
“谪仙不住人间世”中“谪仙”指的是什么?
A. 有名的画家
B. 被贬的神仙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
诗人最后的情感状态是?
A. 忧伤
B. 愉悦
C. 生气
D. 惊讶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此诗相似,都表达了在月光下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游子的乡愁,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危昂霄诗集解析》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特点与背景,以及诗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