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作者: 姚燮 〔清代〕
知他不睡倚阑干。
四月尚愁寒。
樱桃已谢,荔枝未熟,
梦断香边。
华堂春暖红筵隔,
须悔受深怜。
分明误了,
银灯好夕,
金缕初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知道她不睡,倚靠着栏杆。四月的春寒依然令人忧愁。樱桃花已经凋谢,荔枝还未成熟,梦境在香气四溢的地方戛然而止。华丽的堂前春暖,红色的宴席隔着一层薄膜,不禁后悔当初受到如此深情的怜爱。明明是误了时机,银灯下的美好夜晚,金缕的初春又是怎样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眼儿媚:词牌名,表示一种词曲的风格。
- 倚阑干:倚靠着栏杆,表达一种闲适的姿态。
- 樱桃已谢:樱桃花已经凋谢,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 梦断香边:梦境在香气四溢的地方中断,暗指美好事物的消逝。
- 红筵隔:红色的宴席被隔开,象征着距离和隔阂。
- 银灯:象征着夜晚的美好和宁静。
- 金缕: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青春。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短暂的感慨,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40-约1712),字士之,号瑶林,清代诗人,擅长写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体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爱情、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眼儿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个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一句“知他不睡倚阑干”,立即引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惆怅的氛围。接下来的“樱桃已谢,荔枝未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整首词在描绘春日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思念。
词中“华堂春暖红筵隔,须悔受深怜”则表现出对爱情的复杂感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悔恨。最后的“分明误了,银灯好夕,金缕初年”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初春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爱情的追忆。整首词在意境和情感上都非常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他不睡倚阑干: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与关心,暗示对方在思念的时刻也在思念自己。
- 四月尚愁寒:即使到了四月,春寒仍在,情感的温度未能如愿升温。
- 樱桃已谢,荔枝未熟: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 梦断香边:在美好的梦境中却突然惊醒,象征着失去与遗憾。
- 华堂春暖红筵隔:华丽的宴席隔着一层障碍,象征着情感上的距离与隔阂。
- 须悔受深怜:对曾经爱情的反思与后悔,表现了复杂的情感。
- 分明误了,银灯好夕: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误差,渴望过去的美好。
- 金缕初年:初春的时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带有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灯好夕”,银灯象征美好的夜晚。
- 对仗:如“樱桃已谢,荔枝未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遗憾,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短暂。
- 荔枝: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春暖: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红筵:象征欢庆与美好,但同时也暗含隔阂。
- 银灯:象征宁静的夜晚,承载着思念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姚燮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
“樱桃已谢,荔枝未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在的满意
B. 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
“银灯好夕”中的银灯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残酷
B. 美好宁静的夜晚
C. 光明的未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爱情与人生的短暂。
- 李煜的《虞美人》,同样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比较《眼儿媚》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多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姚燮则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姚燮的诗词作品集》
- 《红楼梦诗词解析》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