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中伉禅师》

时间: 2025-01-19 17:25:58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山中伉禅师
作者: 贯休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与思念。全诗可以理解为: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大家都被心念所驱使,而我的禅师却独自掌控心念。万物的缘分在心中已然消逝,唯有那一句深邃的话语仍在心底回响。野火焚烧着禅石,残余的晚霞映照着栗树林。秋风吹拂着溪边的小路,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再次与你相遇。

注释:

  • 心使:心念的支配、驭使。
  • 万缘冥目尽:万物的缘分已经在心中消失,冥目指的是心灵的觉悟。
  • 禅石:指禅宗的修行之地,石头象征坚固、不变。
  • 残霞:指夕阳西下时的余晖。
  • 栗林:栗树的树林,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 相寻:指希望再次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唐代诗人,字君复,号贯休,晚号“山中居士”。他以禅宗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哲理性,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之际,表现了他在喧嚣世俗中对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追求。创作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诗表达对禅理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寄山中伉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禅诗,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禅师的崇敬。诗的前两句“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被心念牵引的无奈,而禅师则是那种能够超脱心念束缚的人物,体现了对智慧的向往。接下来的“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则表现了在万物缘分消失的背景下,真正的智慧和深邃的理解往往是难以言表的。

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如“野火烧禅石”和“残霞照栗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修行的艰难。尤其是“野火”与“残霞”的对比,既有生命的毁灭,也有美好的留存,恰如禅意中生死的哲学。最后两句“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则流露出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与期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对灵性交流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指出世人被心念左右,而禅师却能驾驭自己的心。
    •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表达万物的缘分在禅师眼中已无意义,真正的智慧深邃而难以言表。
    •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表达了对禅师的思念和希望再次相见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野火、残霞等意象的运用,赋予了诗歌丰富的自然景象与哲理内涵。
  •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生与死、缘与无缘的深刻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思维与情感的束缚。
  • 禅石:代表着修行的地方,象征着坚固与不变。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残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师独使心”意为:
    A. 大家都被心念影响
    B. 禅师能控制自己的心
    C. 心念对禅师无影响

  2. “野火烧禅石”中“禅石”象征:
    A. 修行地点
    B. 一种心情
    C. 美丽的风景

  3.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
    A. 对秋天的喜爱
    B. 渴望与禅师重逢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高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寄山中伉禅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贯休更侧重于对禅理的探讨,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贯休诗集》
  • 相关的禅宗文献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