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

时间: 2025-01-19 18:04:13

门外飞花风约住。

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

蜀客望乡归不去。

当时不合催南渡。

忧国丹心曾独许。

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

莫道春光难揽取。

少陵辨得寻花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栖梧
门外飞花风约住。
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
蜀客望乡归不去。
当时不合催南渡。
忧国丹心曾独许。
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
莫道春光难揽取。
少陵辨得寻花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门外飞舞的花瓣在微风中停留。
从江南传来的消息,已经酿成了黄梅雨。
来自蜀地的游子眺望故乡,却无法归去。
当初不应该催促他南渡。
他曾一心忧国,立下过誓言。
纵使能够吐出长虹,也难以抵挡斜阳的暮色。
不要说春光难以把握。
少陵(王维)能够从中辨得寻花的诗句。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花:指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黄梅雨:特指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湿润而绵长。
  • 蜀客:指来自蜀地的人,通常怀有故乡情结。
  • 忧国丹心: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
  • 长虹:比喻壮丽的景象或理想。
  • 斜阳暮: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典故解析:

  • 少陵:指唐代诗人王维,他的诗中常有春花寻觅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及个人的理想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春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凤栖梧》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开篇“门外飞花风约住”,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春日的气息,花瓣在风中停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接着提到“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不仅描绘了江南的气候特征,还传达了一种思乡的情感。

“蜀客望乡归不去”则刻画了游子的无奈,虽然心中满是归乡的渴望,但现实却使他无法实现。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忧国丹心曾独许”,表明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尽管“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即使有壮志豪情,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奈。最后,诗人以“莫道春光难揽取”结束,表达了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外飞花风约住:描绘春天的景象,风中飞舞的花瓣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 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江南的黄梅雨季节即将来临,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惦记。
  3. 蜀客望乡归不去:游子心系故乡,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归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4. 当时不合催南渡:反思曾经的行为,或许不该急于南渡。
  5. 忧国丹心曾独许:表达了诗人曾立志为国奉献的赤诚之心。
  6. 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尽管有伟大的理想,但终究抵挡不住时光的流逝。
  7. 莫道春光难揽取:劝诫人们珍惜春光,抓住美好的时光。
  8. 少陵辨得寻花句:提到王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纵吐长虹”,形象地描绘了追求理想的壮丽。
  • 对仗:如“忧国丹心”和“少陵辨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意象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忧国、珍惜时光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花:象征青春与短暂的美好。
  • 江南: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情感。
  • 黄梅雨:寓意着生命的滋润和成长。
  • 长虹: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壮丽。
  • 斜阳:代表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梅雨”是指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A. 北方
    B. 江南
    C. 西南
    D. 东北

  2. “蜀客”在诗中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人?
    A. 安徽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3. 诗人提到的“少陵”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程垓《凤栖梧》与杜甫《春望》的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思乡情感,后者则着重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两者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