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晚望》

时间: 2025-01-04 09:32:41

落日栏干与雁平,往来疑有旧英灵。

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

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甕说州形。

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栏干与雁平,往来疑有旧英灵。 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 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甕说州形。 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

白话文翻译:

夕阳低垂,栏杆与飞雁齐平,来往间仿佛有往昔英灵的踪影。 海口的潮水微微泛白,淮南的麦田连绵青翠。 远方的商人停泊船只,利用地利,老僧指着瓮讲述州的地理形态。 忽来的风送来军营的号角声,勾起边疆的忧愁,令人不忍听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栏干:栏杆。
  • 旧英灵:指历史上英勇的人物。
  • 微茫:隐约,不清晰。
  • 迤逦:连绵不断的样子。
  • 远贾:远方的商人。
  • 甕:瓮,一种容器,这里指老僧用来解释地理的工具。
  • 营角:军营的号角。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描绘出一幅晚景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多景楼晚望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边疆的深沉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多景楼晚望为背景,通过对夕阳、飞雁、潮水、麦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商人和老僧的人文活动,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晚景图。诗中“往来疑有旧英灵”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英灵的敬仰。而“声引边愁不可听”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日栏干与雁平”:夕阳低垂,栏杆与飞雁齐平,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2. “往来疑有旧英灵”:来往间仿佛有往昔英灵的踪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
  3. “潮生海口微茫白”:海口的潮水微微泛白,描绘了海口的景象。
  4. “麦秀淮南迤逦青”:淮南的麦田连绵青翠,展现了淮南的田园风光。
  5. “远贾泊舟趋地利”:远方的商人停泊船只,利用地利,反映了商业活动。
  6. “老僧指甕说州形”:老僧指着瓮讲述州的地理形态,增添了人文气息。
  7. “残风忽送吹营角”:忽来的风送来军营的号角声,勾起了边疆的忧愁。
  8. “声引边愁不可听”:号角声勾起边疆的忧愁,令人不忍听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往来疑有旧英灵”,将历史人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如“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边疆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着黄昏和结束。
  • 雁:象征着迁徙和远方。
  • 潮水:象征着变化和流动。
  • 麦田:象征着丰收和安宁。
  • 营角:象征着战争和边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往来疑有旧英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思? A. 自然景色 B. 历史人物 C. 商业活动 D. 宗教信仰
  2. “潮生海口微茫白”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景 B. 海景 C. 城市景象 D. 田园风光
  3. “声引边愁不可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感? A. 自然灾害 B. 战争 C. 商业活动 D. 宗教信仰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时代和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多景楼晚望》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时代和历史的感慨,但赵师秀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师秀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