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精山 崔与之 〔宋代〕
翠壁丹岩倚碧穹,一壶一地画图中。 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 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岩壁与红色的岩石依偎在碧蓝的天空下,整个地方就像一幅画一样。 青鸾鸟飞翔的路途通向遥远的三座仙山,玉洞中没有尘埃,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空旷的房间里还留有冷却的炼丹炉,灵泉的水直接与海波相连。 游客到了这里应该会忘记返回,这才真正感觉到仙境与凡间是多么不同。
注释
- 翠壁丹岩:形容山壁色彩斑斓,翠绿与红色相间。
- 碧穹:碧蓝的天空。
- 一壶一地:比喻整个地方就像一幅画。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玉洞:指仙境中的洞府。
- 虚室:空旷的房间。
- 丹灶:炼丹用的炉子。
- 灵泉:神奇的泉水。
- 仙凡迥不同:仙境与凡间截然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金精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金精山位于今江西省,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精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诗中“翠壁丹岩倚碧穹”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山景的壮丽,而“一壶一地画图中”则进一步将整个地方比喻为一幅画,增强了诗的意境。后两句通过对青鸾、玉洞、丹灶、灵泉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壁丹岩倚碧穹:以色彩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山壁的壮丽。
- 一壶一地画图中:将整个地方比喻为一幅画,增强了诗的意境。
- 青鸾有路三山远:通过青鸾的意象,表达了仙境的遥远和神秘。
- 玉洞无尘万虑空:玉洞象征仙境,无尘则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 虚室尚留丹灶冷:丹灶冷象征了仙境的宁静和超脱。
- 灵泉直与海波通:灵泉与海波相连,象征了仙境与自然的和谐。
- 客游到此应忘返: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留恋。
- 始觉仙凡迥不同:总结了仙境与凡间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壶一地画图中”将整个地方比喻为一幅画。
- 象征:如“青鸾”象征吉祥,“玉洞”象征仙境。
- 对仗:如“翠壁丹岩”与“碧穹”,“青鸾有路”与“玉洞无尘”。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金精山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壁丹岩:色彩斑斓的山壁。
- 碧穹:碧蓝的天空。
- 青鸾:象征吉祥的神鸟。
- 玉洞:仙境中的洞府。
- 丹灶:炼丹用的炉子。
- 灵泉:神奇的泉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壁丹岩倚碧穹”一句描绘了什么? A. 山壁的壮丽 B. 天空的碧蓝 C. 神鸟的飞翔 D. 仙境的洞府
-
“一壶一地画图中”中的“一壶一地”比喻了什么? A. 一幅画 B. 一个地方 C. 一个仙境 D. 一个炉子
-
诗中“玉洞无尘万虑空”表达了什么? A. 仙境的宁静 B. 尘世的烦恼 C. 炉子的冷却 D. 泉水的流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与本诗的山水意境相近。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本诗的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本诗: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但李白更注重瀑布的动态美,而本诗更注重山景的静态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诗的风格和特点。
- 《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