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庚辰正月二日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之》
时间: 2025-01-04 09: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帝开水半篙。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翦水戏儿曹。梅花纸帐扁舟构,但觉归心长羽毛。
白话文翻译
在雪中一同骑着白玉般的巨鳌,湖山间的人物一时间都显得高大。银河般的水流倾泻而下,波涛千顷,宝镜般的湖面被皇帝开出一半。我想要乘风而起,惊动那些年长的人,谁在剪水嬉戏,像儿时的玩伴。梅花点缀的纸帐,构思一叶扁舟,只觉得归乡的心如同长了羽毛,轻盈而急切。
注释
- 白玉鳌:比喻雪中的景象,如同骑在白玉般的巨鳌上。
- 湖山人物一时高:形容雪中的湖山和人物都显得格外高大。
- 银潢:银河的别称,这里比喻湖水的广阔。
- 宝鉴:宝镜,比喻湖面的平静和明亮。
- 翦水:剪水,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 梅花纸帐:梅花点缀的纸帐,形容简朴而雅致的居住环境。
- 扁舟构:构思一叶扁舟,比喻归乡的愿望。
- 归心长羽毛:比喻归乡的心情急切而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以清廉著称,文学上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与之在嘉定庚辰年(1220年)正月二日,与同年团拜于西湖之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雪中西湖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深切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中西湖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雪里同骑白玉鳌”一句,以白玉鳌比喻雪中的景象,形象生动。“银潢下泻波千顷”和“宝鉴帝开水半篙”则进一步描绘了湖水的广阔和湖面的平静,展现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后两句“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翦水戏儿曹”和“梅花纸帐扁舟构,但觉归心长羽毛”则抒发了作者对归乡的深切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里同骑白玉鳌:以白玉鳌比喻雪中的景象,形象生动。
- 湖山人物一时高:形容雪中的湖山和人物都显得格外高大。
- 银潢下泻波千顷:比喻湖水的广阔,如同银河倾泻而下。
- 宝鉴帝开水半篙:比喻湖面的平静和明亮,如同宝镜被皇帝开出一半。
- 我欲乘风惊老大:表达作者想要乘风而起,惊动那些年长的人。
- 谁将翦水戏儿曹: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如同儿时的玩伴在嬉戏。
- 梅花纸帐扁舟构:形容简朴而雅致的居住环境,构思一叶扁舟。
- 但觉归心长羽毛:比喻归乡的心情急切而轻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玉鳌”、“银潢”、“宝鉴”等,形象生动。
- 拟人:如“帝开水半篙”,赋予湖面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帝开水半篙”,语言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雪中西湖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鳌:比喻雪中的景象,形象生动。
- 银潢:比喻湖水的广阔,如同银河倾泻而下。
- 宝鉴:比喻湖面的平静和明亮,如同宝镜。
- 梅花纸帐:形容简朴而雅致的居住环境。
- 扁舟构:比喻归乡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玉鳌”比喻的是什么? A. 雪中的景象 B. 湖山人物 C. 银河 D. 宝镜
-
“银潢下泻波千顷”中的“银潢”比喻的是什么? A. 雪中的景象 B. 湖山人物 C. 银河 D. 宝镜
-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归乡的渴望 C. 对儿时玩伴的怀念 D. 对年长者的敬仰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景色。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崔与之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豁达的情怀,而崔与之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梦寻》: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