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可正真赞
作者: 陈著 〔宋代〕
古岩气骨,春风面皮。
是人认得灵溪,灵溪元自不知。
一片妙庄严域,千古万古光辉。
本堂老人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僧人的精神和境界。古老的岩石如同他的气质,拥有深厚的内涵;春风轻拂他的面容,带来温暖与柔和。众人都能识别灵溪的美丽,而灵溪本身却并不自觉。这里有一片庄严而美妙的境地,历经千古依然散发着光辉。这是本堂的老者所书写的。
注释:
- 古岩气骨:古老的岩石象征着坚韧、深厚的气质。
- 春风面皮:春风轻抚,形容僧人外表的温和与亲切。
- 灵溪:指美丽的溪流,象征灵动与清澈。
- 妙庄严域:美妙而庄重的境地,可能指寺庙或心灵的境界。
- 千古万古:形容时间的久远,强调其永恒的光辉。
典故解析:
“灵溪”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清澈的水流,象征智慧与灵动。此诗中提到的“灵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称,而是用于表现一种境界或心灵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追求内心宁静的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诗歌鉴赏:
《僧可正真赞》是一首颂扬僧人精神世界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僧人内在品质与境界的赞美。开篇的“古岩气骨”与“春风面皮”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坚韧与内涵,后者则表现出外在的温和与亲切。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僧人外在与内在的统一,也映射出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中提到的“灵溪”,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众人能识别其美丽,而它却不自知,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这种谦虚与内省正是诗中描绘的僧人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一片妙庄严域,千古万古光辉”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这一境界的永恒与不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岩气骨:形容僧人的气质如古老的岩石般坚韧。
- 春风面皮:形容其外表温和,给人亲切的感觉。
- 是人认得灵溪,灵溪元自不知:强调灵溪的美丽被人识别,而它本身却无意识,反映了人的无知与自然的本真。
- 一片妙庄严域:描绘了一个神圣而美妙的境界。
- 千古万古光辉:强调这一境界的永恒性与深远影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僧人比作古岩,展示其内涵。
- 对仗:如“古岩气骨,春风面皮”,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灵溪被赋予人性,强调其自知与不自知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内在修养与外在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对自然与人心灵统一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古岩:象征坚韧与内敛,代表了深厚的内涵。
- 春风:代表温暖与生机,体现外在的亲和力。
- 灵溪:象征灵动与智慧,反映心灵的清澈。
- 庄严域:象征高尚的精神世界,代表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岩气骨”主要形容了什么? A. 僧人的外貌
B. 僧人的内在气质
C. 自然景观 -
“灵溪元自不知”这句中的“灵溪”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水流
B. 人的心灵
C. 生命的无常 -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内在修养的追求
C. 对外在美的崇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陈著的《僧可正真赞》则关注内心的修养与境界,前者更具个人情感,后者则追求精神的升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