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效韦体 张耒 〔宋代〕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 虚窗度遥吹,稍觉青叶举。 残蔬知夏余,陨叶兆秋序。 幽独无往来,烹茶谁晤谁。
白话文翻译:
正午的阳光被浮云遮蔽,芳香的树林中飘洒着清凉的雨滴。 空荡的窗户传来远处的风声,渐渐感觉到青叶在风中摇曳。 残留的蔬菜预示着夏天的余韵,落叶则预示着秋天的序曲。 在幽静孤独中,无人来往,煮茶时谁与我共话呢?
注释:
- 午景:正午的阳光。
- 蔽:遮蔽。
- 芳林:芳香的树林。
- 虚窗:空荡的窗户。
- 度:传来。
- 遥吹:远处的风声。
- 稍觉:渐渐感觉到。
- 青叶举:青叶在风中摇曳。
- 残蔬:残留的蔬菜。
- 知:预示。
- 夏余:夏天的余韵。
- 陨叶:落叶。
- 兆:预示。
- 秋序:秋天的序曲。
- 幽独:幽静孤独。
- 无往来:无人来往。
- 烹茶:煮茶。
- 晤谁:与谁共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在孤独中感受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季节交替的敏感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季节交替的敏感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诗中“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描绘了正午阳光被浮云遮蔽,芳香的树林中飘洒着清凉的雨滴,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虚窗度遥吹,稍觉青叶举”则通过窗户传来远处的风声和青叶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感觉。“残蔬知夏余,陨叶兆秋序”通过残留的蔬菜和落叶来预示夏天的余韵和秋天的序曲,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幽独无往来,烹茶谁晤谁”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煮茶,无人共话的寂寞情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
- 这句描绘了正午阳光被浮云遮蔽,芳香的树林中飘洒着清凉的雨滴,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虚窗度遥吹,稍觉青叶举。
- 这句通过窗户传来远处的风声和青叶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感觉。
-
残蔬知夏余,陨叶兆秋序。
- 这句通过残留的蔬菜和落叶来预示夏天的余韵和秋天的序曲,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
-
幽独无往来,烹茶谁晤谁。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煮茶,无人共话的寂寞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残蔬知夏余”,将残留的蔬菜拟人化,赋予其感知季节变化的能力。
- 象征:如“陨叶兆秋序”,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季节交替的敏感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午景蔽浮云:正午阳光被浮云遮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芳林散清雨:芳香的树林中飘洒着清凉的雨滴,增强了清新宁静的感觉。
- 虚窗度遥吹:窗户传来远处的风声,增强了宁静的感觉。
- 青叶举:青叶在风中摇曳,增强了宁静的感觉。
- 残蔬知夏余:残留的蔬菜预示着夏天的余韵,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陨叶兆秋序: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序曲,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幽独无往来:在幽静孤独中,无人来往,表达了孤独生活的感慨。
- 烹茶谁晤谁:煮茶时无人共话,表达了孤独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蔬知夏余”中的“知”是什么意思? A. 知道 B. 预示 C. 感受 D. 理解
-
诗中“陨叶兆秋序”中的“兆”是什么意思? A. 预示 B. 开始 C. 结束 D. 经历
-
诗中“幽独无往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热闹 D. 悲伤
-
诗中“烹茶谁晤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热闹 D. 悲伤
答案:
- B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与张耒的诗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也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小雨效韦体》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等宋代词人的作品,可以与张耒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