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製上巳日》

时间: 2025-01-19 22:39:42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

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製上巳日
作者:晏殊 〔宋代〕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
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白话文翻译

在青阳的三月初三,春光明媚,气象万千;
洛水之畔的饮宴,承载着周朝的风俗;
停下舆轮,品尝着桂花酒,
解开衣袖,漂浮在兰草丛中。
在美丽的地方举办慈善的宴会,
欢声笑语,大家一起欢庆。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阳:指春天,青色的阳光象征生机与活力。
  • 三巳日:农历三月初三,具有传统节日的意义。
  • 佳气:美好的气候和气氛。
  • 洛饮:指洛阳的饮宴,传承周朝的习俗。
  • 溱诗:溱水的诗歌,指郑国的风俗文化。
  • 停轮:停下车辆。
  • 浮桂醑:浮动的桂花酒,桂花酒为春日佳酿。
  • 解袂:解开衣袖,象征轻松自在。
  • 泛兰丛:在兰花丛中漂流,象征诗人的闲适。
  • 慈宴:慈善宴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怀。
  • 组绶同:组绶指的是用绶带装饰,表示欢庆。

典故解析:

  • 上巳节:古代春季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周俗:周朝的风俗,强调文化传承与节日的社交功能。
  • 郑风:《诗经》中的郑国诗歌,代表古代汉民族的文化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熙斋,北宋政治家、诗人,擅长词与诗。其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常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上巳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节日气氛与文化生活。诗人在繁忙的政务中,借助节日的欢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晏殊的《奉和圣製上巳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深刻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诗中描绘的春日气象与节日活动,表明了人们在春光中欢聚一堂、共享欢乐的场景。通过“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的描写,诗人将身心放松的状态与美酒佳肴的享受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此外,诗中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与继承,表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眷恋。“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豪感的体现,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感上则融合了欢快与宁静的对比,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春天的三月初三,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九城之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
    洛水边的饮宴延续了周朝的习俗,像《诗经》中的郑国诗篇那样,承载着传统的文化。

  3.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
    停下车辆,品尝着桂花酒,轻松自在地在兰花丛中游玩。

  4. 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在美丽的地方举办慈善宴会,大家欢聚一堂,分享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桂花酒、兰丛等意象传达出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上巳节的欢庆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以及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对春天的礼赞,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阳: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
  • 桂醑: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 兰丛:象征着秀美与优雅,寓意清新自然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阳三巳日”中的“青阳”指的是什么季节? A) 冬天
    B) 夏天
    C) 春天
    D) 秋天

  2. “洛饮传周俗”中的“洛饮”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饮宴?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杭州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哀伤
    B) 轻松愉快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1. C) 春天
  2. B) 洛阳
  3. B) 轻松愉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美酒与欢聚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人情变化。

诗词对比:

  • 晏殊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描写春天时的风格截然不同,晏殊更注重细腻的描绘和温情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激情的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