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1-01 13:42:26

作苦三时逸在冬,安知一篑尚亏功。

愁闻地籁吹羊角,不见天瓢滴马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作苦三时逸在冬,
安知一篑尚亏功。
愁闻地籁吹羊角,
不见天瓢滴马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干旱之后又伴随强风的情景。诗人感叹自己在冬天的辛苦劳作,想不到现在的一点收成都难以保障。听到地面传来的风声,仿佛是羊角在鸣叫,然而却看不到天上有雨滴落在马鬃上。

注释:

  • 作苦:指的是辛劳的工作。
  • 三时:指一年中的三个季节,通常指春、夏、秋。
  • 逸在冬:意为辛苦的成果在冬天得到了休息或享受。
  • 安知:怎么能知道。
  • 一篑:一篑是指一斗的量,象征着微薄的收成。
  • 愁闻:忧愁地听到。
  • 地籁:地面的风声。
  • 羊角:指风的声音像羊角的鸣叫。
  • 天瓢:指天上的雨水。
  • 滴马鬃:滴落在马的鬃毛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现象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孟尝,晚号隐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刘克庄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战乱频繁,农民生活艰辛,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自然灾害(干旱和风灾)带来的困扰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田干旱和风灾的忧虑。开头两句以“作苦三时逸在冬”引入,透出一种对过去辛勤劳作的回忆与惋惜,暗示着即便在冬天享受成果,也难掩眼前的困境。“安知一篑尚亏功”则是对当前局面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却又深感失落。后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干旱带来的萧瑟:地面传来的风声如羊角般凄凉,而“天瓢滴马鬃”的对比更是突显了缺水的无奈,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全诗用词朴实而深刻,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有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作苦三时逸在冬:诗人回忆过去的辛苦,强调即使在冬天享受的时光也伴随着对劳作的回忆。
  2. 安知一篑尚亏功:表达了对收成的担忧,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收获却微薄。
  3. 愁闻地籁吹羊角:听到地面风声,感到忧愁,声音如同羊角的鸣叫,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4. 不见天瓢滴马鬃: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期待能有天上雨水的滋润,但现实却是无奈的干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声比作羊角的鸣叫,生动形象。
  • 对比:干旱的现状与对雨水的渴望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与渴望,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无奈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羊角:象征着风声的凄凉,也代表着自然的威力。
  • 天瓢:象征着雨水,代表着希望与滋润。
  • 马鬃:象征着农田的收成,暗示着丰收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作苦三时逸在冬”意指什么?

    • A. 诗人冬天悠闲
    • B. 诗人回忆辛苦的劳作
    • C.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2. “愁闻地籁吹羊角”中的“羊角”在这里象征什么?

    • A. 干旱的土地
    • B. 凄凉的风声
    • C. 丰收的希望
  3. 诗中描绘的自然现象主要是?

    • A. 雨水
    • B. 干旱与风
    • C. 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无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与刘克庄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