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白话文翻译:
山上有浓厚的雾气,水中弥漫着气氛,这既不是烟,也不是雾,更不是云。北方人不理解南方的瘴气,只知道龙川就像你一样。
注释:
- 浓岚:浓厚的雾气。岚指的是山间的雾气。
- 氛:气氛,指水中的湿气或雾气。
- 瘴:瘴气,指潮湿、毒气等有害气体。
- 龙川:地名,位于南方,特指龙川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龙川,观察到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结合自身的感受,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明发龙川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理解与感受。开头两句以浓岚和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南方山水的独特魅力。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指代烟雾或云,而是通过“非烟非雾亦非云”的否定式表达,强调了气候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接下来的两句则从北方人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他们对南方瘴气的无知与误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地域文化差异。最后一句“只到龙川指似君”,则通过对比,赋予了龙川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既是地理的指代,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有浓岚水有氛:描绘山与水的景象,浓岚和氛气交织,形成了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
- 非烟非雾亦非云:反复否定,强调这种气候特征的独特性,增强了诗的韵味。
- 北人不识南中瘴:指出北方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无知,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对立。
- 只到龙川指似君:用“君”字表达了对龙川的深情,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川”比作“君”,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排比:通过“非烟非雾亦非云”的排比,强调了南方气候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对地域文化差异的反思。诗人借助龙川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浓岚:象征自然环境的神秘与美丽。
- 氛:代表湿润的气候,体现南方的气候特征。
- 龙川:不仅是地理名词,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浓岚”指的是: A. 清晨的雾气
B. 山间的雾气
C. 细雨
D. 太阳的光辉 -
“北人不识南中瘴”这句的意思是: A. 北方人了解南方
B. 北方人不理解南方的气候
C. 北方人喜欢南方
D. 北方人常常去南方 -
“只到龙川指似君”中“君”指的是: A. 诗人
B. 自然
C. 朋友
D. 龙川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明发龙川二首》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气候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宏大的山水气势。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