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一篇兼寄朱希真
作者: 王庭圭 〔宋代〕
主簿四海士,先生千载人。
羁游厌旗鼓,谈笑出风尘。
高卧屡违旨,荣名忽中身。
清诗何绝妙,齑臼识馀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朱希真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荣华的淡漠和对清新诗歌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主簿”和“先生”指的是有学识的人,四海之内的士人都应尊重他。羁留在外的游子对繁华的生活感到厌倦,只想与朋友畅谈开怀。虽然自己屡次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但仍然向往高洁的诗歌,认为清新的诗作是世间最美妙的东西。
注释:
-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和事务,象征有学问的人。
- 四海士:指全国的士人,代表了知识分子。
- 羁游:在外游荡,意味着作者身处异乡。
- 旗鼓:象征战争和功名利禄,指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 高卧:比喻不愿参与世俗事务,向往隐逸生活。
- 清诗:指清新、高雅的诗作。
- 齑臼:指一种磨碎食物的器具,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琐碎。
典故解析:
- 风尘:出自古代文人对游子生活的描写,常用来形容在外漂泊的辛苦。
- 荣名:古代社会对名声和地位的重视,作者对其的反思表现了对名利的冷淡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圭,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士人阶层兴起的时代,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使他对诗歌有着独特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庭圭与朱希真交往的时期,二人都是志趣相投的文人,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王庭圭的《再和一篇兼寄朱希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名利的看淡。诗的开头以“主簿四海士,先生千载人”引入,强调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对文化的重视。接下来的“羁游厌旗鼓,谈笑出风尘”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外部世界的厌倦和对友人交谈的向往,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交友状态。
“高卧屡违旨,荣名忽中身”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尽管身处高位,仍然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向往一种自由的生活。最后一句“清诗何绝妙,齑臼识馀辛”则是对诗歌的赞美,表达了在艰辛生活中,清新诗作的珍贵与力量,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在韵律和意象上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深度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主簿四海士:强调了士人地位,表现出对文化的重视。
- 先生千载人:称赞朋友的学识和品德,体现出对友人的敬仰。
- 羁游厌旗鼓:表达对外部繁华的厌倦,渴望内心的平静。
- 谈笑出风尘:向往与朋友的畅谈,体现对友谊的珍视。
- 高卧屡违旨:表明对世俗名利的抗拒,追求自由。
- 荣名忽中身:感受到名利的空虚与无意义。
- 清诗何绝妙:赞美清新诗作的美好,体现诗歌的价值。
- 齑臼识馀辛:用生活的辛苦来反衬诗歌的珍贵。
修辞手法:
- 对比:将世俗名利与清新诗歌相对比,突显价值观的差异。
- 比喻:将诗歌比作生活中的瑰宝,表达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名利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清新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主簿:象征学识与文化。
- 羁游:象征漂泊与自由。
- 清诗:象征高雅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庭圭
C. 杜甫 -
“羁游厌旗鼓”中的“旗鼓”指代什么? A. 战争
B. 名利
C. 友谊 -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名利的反思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庭圭《再和一篇兼寄朱希真》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但王庭圭更强调对清新诗歌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多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庭圭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