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河待风》
时间: 2025-01-04 10:2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棹遥从日下回,上新河畔几徘徊。
水声只向西南去,风势不从东北来。
长夜独看淮浦月,故乡多望越城台。
天公若解行人意,早遣蒲帆数幅开。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在太阳下缓缓返回,我在新河岸边徘徊。
河水的声音只向西南流去,风却不从东北吹来。
漫漫长夜独自仰望淮浦的明月,故乡的人却多盼望越城的台楼。
如果老天能体谅游子的心情,早就派来几幅蒲帆,让我扬帆而去。
注释:
- 棹:划船用的桨。
- 徘徊:在某处来回走动,表示不安或等待。
- 水声:指河水流动的声音。
- 蒲帆:用蒲草做的帆,这里指代船帆。
- 淮浦月:淮水的岸边,夜晚的月亮,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情境。
- 越城台:指越国的城台,即今越南地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淮浦月”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孤独和思乡,表现了行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越城台则与历史上的越国相关,代表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寄托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复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浓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河畔时写成,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历史背景下,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寄托了对平安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上新河待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诗人以“一棹遥从日下回”引入,画面生动,仿佛可以看到小船在夕阳下缓缓行驶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水声和风势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奈和等待的情绪,似乎在暗示他无处可去的困境。
长夜孤独的观月,更是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故乡多望越城台”一句,诗人将思乡之情寄托在对越城的遥望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最后一句“天公若解行人意,早遣蒲帆数幅开”,既是对老天的呼唤,也是对归乡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苦旅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棹遥从日下回”:小船在日落时缓缓归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上新河畔几徘徊”:在新河的岸边来回徘徊,表现出等待和无助。
- “水声只向西南去”:水流声向西南方流去,暗示着时间和命运的不可逆转。
- “风势不从东北来”:风不来,表现出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 “长夜独看淮浦月”:夜晚独自看月,表现孤独和思乡之情。
- “故乡多望越城台”:故乡的人们都在眺望越城,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
- “天公若解行人意”:如果老天理解游子的心情,表达对命运的渴望。
- “早遣蒲帆数幅开”:希望能早早看到船帆展起,象征对归家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蒲帆”象征归乡的希望。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表现出对自然的期待和渴望。
- 对仗:如“水声”与“风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中心思想围绕“思乡”展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缅怀。
意象分析:
- 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奈。
- 风势:代表着命运的不可预测和对归家的阻碍。
- 淮浦月:象征着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 蒲帆:希望与归乡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声只向西南去”的意思是: A. 水声向东北流去
B. 水声向西南流去
C. 水声向南流去
D. 水声向东流去 -
诗人在长夜中做什么? A. 与朋友聊天
B. 独自看月
C. 听水声
D. 望向远方 -
“天公若解行人意”中“天公”指的是: A. 天气
B. 自然
C. 上天
D. 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历史的回忆,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感慨,与《上新河待风》的个人情感相比,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情感与意境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