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禾登野色宽,叶落孤村冷。
山径牛羊下,柴门鸡犬静。
时有暮归人,历历月中影。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田野上,稻谷丰收,景色开阔;孤零零的村庄里,树叶纷纷落下,显得冷清。山间的小路上,牛羊正悠闲地归家,柴门口也显得格外宁静,鸡犬都静静地待着。偶尔有归来的行人,月光下的身影清晰可见。
注释:
- 禾:指稻谷等禾本科植物。
- 登:生长、长高。
- 野色:田野的颜色,指丰收的景象。
- 孤村:偏僻的村庄。
- 冷:形容村庄的冷清与寂寞。
- 山径:山间的小路。
- 牛羊下:指牛羊回家。
- 柴门:用柴木搭成的门。
- 鸡犬静:鸡和狗都安静,表示宁静的环境。
- 暮归人:黄昏时分回家的人。
- 历历:清晰可辨。
- 月中影:月光下的人影。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涉及特殊的历史典故,但“月中影”可引申为对归人孤独与思乡情怀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明泰,生于清代,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秋季,正值丰收季节,诗人漫步东郊,目睹自然景象,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温暖,激发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平静日子的珍视。
诗歌鉴赏:
《秋日东郊晚步》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日乡村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篇“禾登野色宽,叶落孤村冷”描绘了丰收后的田野,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广阔与丰饶,同时通过“叶落孤村冷”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仿佛透出一丝孤独的情感。接着“山径牛羊下,柴门鸡犬静”将视角转向乡村生活,牛羊归家,柴门安静,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与宁静,展现了乡村的恬淡生活。
最后一句“时有暮归人,历历月中影”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引发了对人归乡的思考,月光下的身影清晰而真实,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归属感和乡愁。整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禾登野色宽:描绘丰收的田野,生动展现秋日的景象,给人一种宽广的视觉感受。
- 叶落孤村冷:通过落叶传达出村庄的冷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情感。
- 山径牛羊下:描绘乡村的生活场景,牛羊归家,传达出一种安宁与自然的美好。
- 柴门鸡犬静:展现乡村的宁静,柴门和安静的鸡犬构成和谐的生活画面。
- 时有暮归人:引入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人们对归家生活的向往。
- 历历月中影:通过清晰的人影表现出归家的温暖,月光下的身影给人一种温情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禾登野色宽”与“叶落孤村冷”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禾、叶、牛羊、鸡犬)与人(归人)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无形的环境通过描写显得有生命,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丰收、希望。
- 叶:时光流逝、孤独感。
- 牛羊:宁静、和谐的生活。
- 柴门:安全、温暖的家庭。
- 月影:归属、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禾登野色宽”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冷清
B. 丰收的喜悦
C. 乡村的喧嚣 -
填空题:诗中“时有__人,历历月中影。”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热闹的城市生活。 (对/错)
答案:
- B
- 暮归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与《秋日东郊晚步》都描绘了秋天的场景,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着重于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三百首》
- 《明清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