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有感》
时间: 2025-01-19 18:0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白话文翻译:
古人留下了遗言,说天地就像手掌一样宽阔。我行走三十年,却还未达到青云直上的地位。曾经听说读书人最宝贵的是能够避免征战。谁知道在失意的时候,痛苦比刀刃伤骨还要深。我的处境就像石头上的草,根基浅薄难以生存。每个人都喜爱春天,我却独自为花儿的开放而忧愁。我该如何回到故乡的山中,与同伴一起采摘薇蕨呢?
注释:
- 古人有遗言:指古代智者留下的教诲或格言。
- 天地如掌阔:形容天地广阔无边。
- 青云路未达:比喻尚未达到高官显贵的地位。
- 所贵免征伐:指读书人的理想是避免战争和征伐。
- 痛于刃伤骨:比喻失意的痛苦比刀伤还要深。
- 身如石上草: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根基不稳。
- 根蒂浅难活:形容生存的基础薄弱,难以长久。
-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表达了对春天和花开的独特感受,可能暗含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采薇蕨:指隐居山林,过简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谒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失意后的心情。唐代科举是读书人晋升的重要途径,失意意味着前途受阻,因此诗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地之广阔与个人前途之狭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诗中“青云路未达”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而“痛于刃伤骨”则深刻描绘了失意时的痛苦。后文通过“身如石上草”和“根蒂浅难活”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处境的艰难。结尾的“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则透露出一种想要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引用古人的智慧,形容天地的广阔。
- “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表达了自己三十年来未能达到高位的遗憾。
-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指出读书人的理想是避免战争。
- “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比喻失意的痛苦。
-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形容自己处境的艰难。
-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表达了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地如掌阔”、“身如石上草”等,增强了表达的形象性。
- 对比:通过“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忧愁。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在科举失意后的痛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 天地如掌阔:象征着无限的广阔和可能性。
- 青云路:象征着成功和高位。
- 石上草:象征着艰难和脆弱。
- 春与花发:象征着美好和希望,但也可能象征着短暂的繁荣和不可避免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云路未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遗憾 C. 满足 D. 喜悦
- “身如石上草”这一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坚强 B. 脆弱 C. 稳定 D. 茂盛
- 诗的结尾“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A. 追求高位 B. 隐居山林 C. 征战四方 D. 游历天下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 李白的《行路难》:同样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
诗词对比:
- 邵谒的《下第有感》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表达了科举失意后的心情,但杜甫的诗更加激烈和直接,而邵谒的诗则更加含蓄和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邵谒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流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