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韦度支韶程集》

时间: 2025-01-08 21:36:01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

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

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

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

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

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
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
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
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
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
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白话文翻译:

岭南地区以郡名而闻名,万里江山令人歌咏不已。
大宋的诗歌回归了雅正之道,唐代的诗人们则显得逍遥自得。
尽管雪霜的侵袭使我的鬓发愈发苍白,然而金紫的恩宠已经让我佩戴在腰间。
旧时的诗草满囊胜过薏苡,几次醉酒后写下的芭蕉诗篇。
如今圣主回眸施恩,追逐着蛮僧渡过海潮。
为何曹南能在此一览无余,韶程的风声似乎可以听到韶音。

注释: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岭南地区,文化气息浓厚。
  • :古代指某一地区或地方。
  • 皇宋:指北宋时期,强调其文治之盛。
  • 金紫恩:形容高官的荣誉和宠爱。
  • 薏苡: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医,代表诗人所写的草稿。
  • :指韶乐,象征美好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1049-1104),字仲明,号少游,北宋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其诗风清新明丽,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受到后世诗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禹偁官至翰林学士之时,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王禹偁的《还韦度支韶程集》通过描绘岭南的美丽风光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开篇以“岭南”为引,强调了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影响,表明了他对南方诗歌的珍视。接着,诗人提到“皇宋声诗归雅正”,为诗歌的高雅品位点赞,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而“雪霜思苦虽侵鬓”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虽有白发侵袭,却因金紫的恩宠而自豪,反映出他在官场中的矛盾心理。接下来的“旧草满囊胜薏苡”,则是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与期待,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诗人感慨“何事曹南得披览”,表现出对故土的怀念,韶程的风声仿佛重新唤起了他的记忆,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乡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对诗歌、对生命的热爱与反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南为郡带名曹:引入岭南地区,强调其名声与文化。
  2. 万里江山兴咏饶:表现诗人对山河壮丽的赞美。
  3. 皇宋声诗归雅正:称赞宋代诗歌的高雅。
  4. 有唐门地本逍遥:提到唐代的诗人风范。
  5. 雪霜思苦虽侵鬓: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苦涩。
  6. 金紫恩深已佩腰:自豪于所受的荣宠。
  7. 旧草满囊胜薏苡:表达创作的丰富与自信。
  8. 几联乘醉写芭蕉:回忆醉酒时的创作经历。
  9. 进来圣主回天眷:提到圣主的恩宠。
  10. 抄逐蛮僧过海潮:描绘蛮僧的情景。
  11. 何事曹南得披览:感慨故土之美。
  12. 韶程风什似闻韶:引发对音乐的联想,表现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的创作比作自然风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金紫恩深已佩腰”和“雪霜思苦虽侵鬓”,工整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王禹偁对故乡的热爱、对诗歌创作的自信,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沉的乡愁与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岭南:象征着南方的文化与风光。
  2. 金紫:代表荣华富贵,象征诗人的成就。
  3. 雪霜:象征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4. 芭蕉:象征诗人的创作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岭南”为哪个地区?
    • A. 西北
    • B. 东南
    • C. 北方
    • D. 南方
  2. 诗人的恩宠用什么来形容?
    • A. 雪霜
    • B. 金紫
    • C. 旧草
    • D. 蛮僧
  3. 诗中提到的“韶”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音乐
    • C. 一个人名
    • D. 一种风景

答案:

  1. D. 南方
  2. B. 金紫
  3. B. 一种音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还韦度支韶程集》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王禹偁更强调个人的成就与文化传承,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归隐的生活哲学。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