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时间: 2025-01-19 21:46:13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後,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作者:王禹偁
平生闻说宣城郡,
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
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
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
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
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后,
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
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
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
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
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
今在乌台为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
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
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
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
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
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
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
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
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
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
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
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
待君同说宣城景。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都听说宣城这个地方,
那里的水石幽静奇丽,人物英俊。
窗外的澄江如练,水波不收,
窗中远山如眉,初露轮廓。
六朝时期繁荣至隋唐,
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曾在这里倚靠熊轼,
白傅曾在此做鹿鸣客。
江楼和山寺多有赋诗,
常常题名在僧人的壁上。
皇家早年平定吴后,
翰林贾公曾任太守。
至今清谈在玉堂中,
赞美江山之言不绝于耳。
我的君主刚刚登基选拔人才,
东枢贰卿新近被擢升。
解褐曾经辅助郡官,
首度得到宣城的任职机会。
紫微田郎也在这次登科,
东枢受代传达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
如今在乌台任察视。
近来通宰少有名流,
云泉竹树可能感到羞愧。
今春突然命令姚著作,
学术纵横才华出众。
当年他雄心勃勃考取第三名,
官路坎坷漂泊已久。
去年他献文重召试,新恩始在芸香阁上。
未曾修史未演纶,
这次宣城的使命聊以亲民。
且欣喜于彩衣能得保养,
莫叹朱衣还未真正到来。
旧游里应有朋友在,
此去还谈及婚姻与官宦的新事。
下车后治理民政,
高吟浅酌谁来献酬。
夜深时红烛在何处?
绮霞阁通向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
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可三载,
眼看征诏在丹墀。
然而愁苦未尽江南的兴盛,
闲坐蓬瀛挥舞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
待君同说宣城美景。
注释
- 宣城郡:古时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安徽省。
- 槛外:窗外。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熊轼:谢公的舟名,指谢道韫。
- 鹿鸣客:指白居易的诗句,表示交游。
- 翰林贾公:指贾谊,曾任太守。
- 朱衣:指官服,象征权力。
- 乌台:指乌台吟社,象征文人聚会。
典故解析
- 谢公:谢道韫是东晋时期的才女,以才华著称,常被文人歌颂。
- 白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知名。
- 六朝:指东吴、东晋及南朝时期,文人风流与文化兴盛。
- 紫微田郎:指科举中登科的青年,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前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1063-1135),字仲明,号希逸,宋代诗人,官至翰林学士。他在文学上造诣颇深,以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禹偁送别好友姚著作赴宣城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宣城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
诗歌鉴赏
王禹偁的《送姚著作之任宣城》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宣城美好景致的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的开头提到“宣城郡”,引出了对这个地方的美好描述,接着通过“水石幽奇”和“人物俊”来展示宣城的自然与人文魅力。诗人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水,还追溯了历史,提及六朝至隋唐的繁盛,表现出对这一文化传统的敬仰。
在诗中,王禹偁通过回顾历史,提及了多位文人雅士,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延续。谢公和白居易的提及,不仅增强了诗的文人气息,更使得诗人与古人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深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姚著作前途的祝福和对他才华的认可,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描绘姚著作的经历与成就,诗人传达了对人才的期盼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赠别,也有对宣城的景仰,最终回归到对人生和事业的思考,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闻说宣城郡:自小听闻关于宣城的美好。
- 水石幽奇人物俊:这里的水石景色幽静奇特,人物也很英俊。
-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外的江水清澈如练,波澜不惊。
- 窗中远岫眉初印:窗内远山初露,轮廓如眉。
- 六朝繁盛至隋唐:历史上六朝繁盛,延续至隋唐。
- 才人名士遥相望:才子名士的光辉相互辉映,遥不可及。
- 谢公向此凭熊轼:谢道韫曾在此地凭栏远眺。
- 白傅曾为鹿鸣客:白居易曾在此做客,吟诗作对。
- 江楼山寺多赋诗:江楼与山寺处处有人赋诗作对。
- 往往题名在僧壁:他们的名字常常留在僧人的墙壁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练,形象生动。
- 对仗:如“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工整而有韵律感。
- 排比:多次提及历史名人,增强了气势与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宣城的赞美,展现了王禹偁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人才的期望,反映出诗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澄江:象征清澈与纯净。
- 远岫: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才人名士:象征文化的传承与精英的期望。
- 江楼山寺:象征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禹偁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谁?
- A. 谢道韫
- B. 谢安
- C. 谢家
- D. 谢将军
-
“澄江练不收”中的“练”指的是什么?
- A. 练习
- B. 绸缎
- C. 江水的波澜
- D. 铁器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送姚著作之任宣城》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王禹偁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友人的祝福,而李白则注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时光的流逝,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禹偁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