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
作者:范成大
宝髻双双出绮丛。
妆光梅影各春风。
收灯时候却相逢。
鱼子笺中词宛转,
龙香拨上语玲珑。
明朝车马莫西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后的美好场景。双髻的女子从华丽的花丛中走出,妆容在梅花的影子下显得格外动人,正值春风拂面之时。正当收灯的时刻,恰好与她相遇。鱼子般细腻的纸笺上写着婉转的词句,龙香般的拨动声中传出的言语清脆动听。明天的车马不再向西东奔波,似乎留住了这一刻的美好。
注释:
- 宝髻:用金银或珠宝装饰的发髻,象征女子的美丽。
- 绮丛:指华丽的花丛,暗示春天的气息和爱情的美好。
- 妆光:妆容的光彩,表现女子的美丽。
- 梅影:梅花的影子,暗指春天的生机。
- 鱼子笺:形容纸张如鱼子般细腻,通常用于书写词句。
- 龙香:形容香气如龙般飘逸,常用来形容香料或香水的芬芳。
典故解析:
本诗背景设定在元宵节后的场景,暗含了对节日气氛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喜庆,诗中通过春风与花影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温暖与爱情的甜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诗人、词人,以风景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的融合,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节后三日,可能是在一次聚会上作。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丽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聚会时的欢愉与生活的美好。诗的开头两句“宝髻双双出绮丛,妆光梅影各春风”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双髻女子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美好。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收灯时候却相逢”这一句,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遇,仿佛在无意中邂逅了美好。接下来的“鱼子笺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珑”则通过细腻的比喻,表达了在这个美好时光中,言语的婉转和声音的清脆,如同美好的音乐在耳边回响,令人陶醉。
最后一句“明朝车马莫西东”则透出一丝惆怅与对未来的思索,似乎在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流逝。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髻双双出绮丛:描写女子的发髻,双双而出,形象鲜明。
- 妆光梅影各春风:女子的妆容与梅花影子相互辉映,春风中显得格外动人。
- 收灯时候却相逢:在收灯的时刻,恰好与相识的人相遇,营造出温馨的场景。
- 鱼子笺中词宛转:形容纸上词句如鱼子般细腻,形象地描绘出词句的柔美。
- 龙香拨上语玲珑:声音如拨动龙香般清脆,展现出优雅的交流。
- 明朝车马莫西东: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下的珍视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子笺”比喻纸张的细腻。
- 对仗:如“妆光梅影”对称,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语玲珑”赋予人性化的特质,增添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美好为背景,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体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髻:代表了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绮丛:象征着华丽与春天的生机。
- 梅影:暗示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交织。
- 鱼子笺:细腻与优雅的象征。
- 龙香:芬芳与美好交流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中的“宝髻”指的是什么? A. 银饰
B. 头发
C. 珠宝
D. 花朵 -
诗中“鱼子笺”形容的是什么? A. 纸张的细腻
B. 颜色的鲜艳
C. 音乐的优美
D. 花朵的芬芳 -
诗中提到的“龙香”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香料或香水
C. 美丽的女子
D. 车马的声音
答案:
- B. 头发
- A. 纸张的细腻
- B. 香料或香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日时光,抒发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展现了婉约风格。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更为豪放的笔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