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时间: 2025-01-21 11:15:03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従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従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白话文翻译

人生本来没有什么,都是虚幻的聚合。
手足并非我的亲人,更何况妻子与孩子。
偶尔的快乐似乎可以享受,强作欢颜在家中。
忽然离去未免感到悲伤,欢喜的成就必然要遭受毁灭。
你家两岁的孩子,究竟从何而来?
变化违背初心,眼泪如水般涌出。
我们渐渐明白,造物主的意图何其难测。
道理尚未掌握,聪明也难以依靠。
破坏了甑子就不再顾及,它没有对甑子的爱。
抛弃美玉和赤子之心,才真正体会到爱子之深。
诚然知道一切都不是我的,何必强求不能呢。
在三界中游荡,久被百物所侵扰。
早上与喜怒交织,莫让荣辱侵袭。
四种事物皆难以承受,生死却从未曾恐惧。
不经历大火的洗礼,如何才能识别真金。
抛弃父子之恩,长住于旃檀林吧。

注释

  • :一种蒸饭或蒸食物的器具,象征家庭的温暖和团聚。
  • 赤子:指幼儿,常常象征纯真和无辜。
  • 旃檀林:指一种香木,常用于比喻超脱世俗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晚翠,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反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失去儿子的悲痛之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亲情脆弱的感慨,反映了家庭与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在失去儿子后的一种心灵自述,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失去的感伤。开篇便以“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引入,强调人生的虚无与无常。诗人以“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表达了对亲情的思考,人在世俗中难以找到真正的亲密关系,连最亲近的人也可能是缘分的聚合。

诗中提到“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暗示即使偶尔感受到快乐,也只是表面的强作欢颜,内心的悲痛却是难以掩盖的。随着“忽去未免悲”,诗人的情感愈发沉重,失去的痛苦不断侵袭。他在探讨生命的意义,承认变化是无可避免的,眼泪是对失去的真实反应。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苏辙提到了“造物聊复试”,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造物的反思。诗人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借用“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的比喻,强调了即使是亲情,也可能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冷漠。

最后,诗人以“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结束,似乎选择了超脱与放下,面对人生的无常,他选择了向往一种超世俗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让人深刻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与无常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人生本质上是空无的,众多的幻影和妄想汇聚在一起。
  2.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兄弟姐妹都不是自己的亲生亲人,更何况妻子和孩子。
  3.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偶尔的快乐似乎存在,但强作欢颜只是在家庭中做给他人看的。
  4.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一旦失去就难免悲伤,欢喜的成果最终也会面临毁灭。
  5.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你家两岁的孩子,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6.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变化违背了最初的愿望,眼泪如水般汹涌而出。
  7.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我们渐渐明白,造物者的规律何其难以捉摸。
  8.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道理尚未掌握,聪明才智也难以依靠。
  9.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破坏了甑子就不会再顾及它,因为甑子不再被爱。
  10.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抛弃美玉和赤子之心,才真正体会到对孩子的深厚爱意。
  11.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诚然知道一切都不是我的,何必强求自己不能做到的呢。
  12. 一従三界游,久被百物侵:在三界中游荡,久被万物所侵扰。
  13.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早上与喜怒交织,不要让荣辱侵袭。
  14.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四种事物皆难以承受,生死却从未恐惧。
  15.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不经历大火的洗礼,如何能识别真金的价值。
  16.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抛弃父子恩情,长住于旃檀林的宁静中。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破甑不复顾”,通过甑子的象征来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与物体的关系拟人化,让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家庭、亲情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痛苦与对命运的思考。最终,诗人在无奈中选择了放下,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生: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幻影:代表世间事物的虚幻与不真实。
  • 手足:象征亲情的疏离与冷漠。
  • 泪水:代表对失去的真实痛苦与感情的流露。
  • 旃檀林:象征超脱与宁静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手足非吾亲”,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兄弟的亲密
    B. 对亲情的淡漠
    C. 对家庭的依恋
    D. 对友谊的珍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偶来似可乐”,这句诗的意思是__

  3. 判断题:苏辙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偶尔的快乐似乎存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失去的痛苦,但更加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离散。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自然与宁静的生活,与苏辙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下一句是什么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上一句是什么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下一句是什么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上一句是什么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下一句是什么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上一句是什么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下一句是什么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上一句是什么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下一句是什么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上一句是什么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下一句是什么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上一句是什么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下一句是什么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上一句是什么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下一句是什么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上一句是什么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下一句是什么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上一句是什么

人生本无有,下一句是什么

众幻妄聚耳。上一句是什么

众幻妄聚耳。下一句是什么

手足非吾亲,上一句是什么

手足非吾亲,下一句是什么

何况妻与子。上一句是什么

何况妻与子。下一句是什么

偶来似可乐,上一句是什么

偶来似可乐,下一句是什么

强作室家喜。上一句是什么

强作室家喜。下一句是什么

忽去未免悲,上一句是什么

忽去未免悲,下一句是什么

欣成要矜毁。上一句是什么

欣成要矜毁。下一句是什么

君家两岁儿,上一句是什么

君家两岁儿,下一句是什么

毕竟何自始。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