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金明寺访灯公叠前韵》
时间: 2024-09-19 20:48:48意思解释
摸鱼儿 金明寺访灯公叠前韵
作者:曹溶 〔明代〕
原文展示:
噪秋蝉澄潭界道,入门疑酿良思。
观空的是英雄业,鞭影不施而驶。
身到矣。正踏破机缘,随分佳山水。
宝华轮里。睹碎碣蟠蜗,四垂青薜,禅客半无袂。
天街返,佚老鸱夷旧里。庵蕳间续厨米。
家风肯受龙蛇杂,钟散月斜香起。
因此事。痛举世沉沉,总被文章醉。
纵横各寄。要汛扫蓬蒿,拨尘相对,驴橛定休繫。
白话文翻译:
秋蝉在清澈的潭水旁鸣叫,走进门来,心中疑似在酝酿良好的思绪。
目光所及是那些英雄的事业,虽未施鞭,却已如行云流水。
我已身临其境,恰如踏破机缘,随缘欣赏美丽的山水。
在宝华轮中,看到碎石如蜗牛般蜷缩,四周藤蔓青翠,禅客们大多无袂自适。
天街上返回,悠闲的老鸱夷在旧地游荡,庵堂中续煮米饭。
家中风气岂甘受龙蛇杂,钟声飘散,月光斜照,香气四溢。
因此而感慨,痛惜世间沉沉,皆因文章所醉。
纵观四方,寄情于此,想要清扫蓬蒿,拨开尘埃,驴子却依旧安然无恙。
注释:
- 噪秋蝉:秋天的蝉鸣,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澄潭:清澈的水潭,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 英雄业:指历史上的英雄成就,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崇敬。
- 鞭影不施而驶:比喻事物自然发展,无需强行推动。
- 宝华轮:可能指代佛教的境界或理想的生活状态。
- 龙蛇杂:象征世俗的混杂与繁杂。
- 钟散月斜香起: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好,钟声散去,月光斜照,香气升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约1530-1606),明代诗人,字宗达,号仰山,著有《曹溶集》。他的诗风清丽流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擅长描绘山水与生活的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曹溶在金明寺游访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内心的思索,因而写下了这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诗歌鉴赏:
《摸鱼儿 金明寺访灯公叠前韵》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与内心感悟的诗。开篇以“噪秋蝉”引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对英雄事业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在“身到矣”之后,诗人开始转向个人的体验,感受到与自然的深切连接。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宝华轮”、“碎碣蟠蜗”等,展现出山水的美丽与哲理的深邃。通过对“家风”和“龙蛇杂”的对比,诗人揭示出内心对纯真与世俗的思考,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执着与期盼。最后,诗人以“驴橛定休繫”结束,寓意人生的安宁与归属,尽管世间纷扰,内心却能保持一份宁静与从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述秋蝉的鸣叫与内心思绪的交织,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接着诗人以“英雄业”探讨历史的成就和个人的无奈,显示出对历史的深思。
- “自适”的禅客与“龙蛇杂”的家风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最后以“驴橛”作结,强调内心的安稳与归宿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鞭影不施而驶”,形象地描绘了事物自然发展的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钟散月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佚老鸱夷”,赋予了物象以人的情感与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家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自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秋蝉: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澄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 英雄业:代表历史成就与个人追求的反思。
- 青薜:象征自然的幽静与生机。
- 钟声与月光:构成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噪秋蝉”寓意是什么? A. 快乐的生活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繁华
D. 人生的烦恼 -
“鞭影不施而驶”意指什么? A. 必须努力
B. 自然发展
C. 势在必行
D. 强行推动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曹溶的诗更为内敛与沉思,李白的诗则更为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曹溶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