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寄二觐》
时间: 2025-01-08 02:18:11意思解释
摸鱼儿 寄二觐
作者:李符 〔清代〕
原文展示:
几年来月泉吟社,约游都在乡里。
舍南舍北招寻惯,祇隔一重烟水。
吟且醉。从不负兔华圆缺花荣悴。
难忘最是。共诗衲茶仙,鹦林挑烛,话到梵钟起。
江南好,留住春船行李。
西风旋又吹袂。
雁沉芦响摇秋雪,旧国应凋寒翠。
愁梦里。也只恋渔滩扫叶炊菰米。
赋归须记。在养鸭河边,卖鱼桥外,商略结邻事。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在月泉吟社吟诗作乐,约定的游玩都在乡村。
南边北边的朋友都习惯了招呼,只隔着一重烟水。
我在吟唱中醉倒,从不辜负那兔年花月的圆缺和花的荣枯。
最难忘的是和朋友们一起喝茶吟诗,鹦鹉林里挑着烛光,谈到梵钟声起。
江南的景色真好,希望能留下春天的船行行李。
西风又吹动我的衣袖。
大雁沉沉地飞过芦苇荡,带来秋雪的声音,故乡的景色已然凋零。
在愁梦中,我只恋恋那渔滩上扫落的叶子和炊烟袅袅的菰米。
归来的时候要记住,养鸭河边,卖鱼桥外,商议邻里的事情。
注释:
- 月泉吟社:指的是一个吟诗的社团,通常在月亮泉边聚会。
- 兔华:指的是兔年中的花,象征美好的时光。
- 梵钟:佛教寺庙中的钟声,象征静谧和思考。
- 雁沉:指大雁飞得低,寓意秋冬的来临。
- 菰米: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米,常用于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符与友人共游乡村的背景下,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李符的《摸鱼儿 寄二觐》是一首充满乡情和自然美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月泉吟社的描写,勾勒出一幅诗人吟唱、饮酒作乐的图景。整首词以轻快的节奏和灵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的开头,通过对社团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接着,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出对友人聚会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共诗衲茶仙”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友人间的温情与诗意生活。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如“雁沉芦响摇秋雪”,不仅呈现出秋天的萧瑟,更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最后,诗人回归到生活的细节,描绘了养鸭河边和卖鱼桥外的情景,展现了对平静乡村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几年来月泉吟社,约游都在乡里。”:讲述与友人相聚吟诗的经历,强调了乡村的亲切。
- “舍南舍北招寻惯,祇隔一重烟水。”:描绘了朋友之间的亲密与距离,隔着烟水却心意相通。
- “吟且醉。从不负兔华圆缺花荣悴。”:表达在吟唱中陶醉,珍惜花开的美好时光。
- “难忘最是。共诗衲茶仙,鹦林挑烛,话到梵钟起。”: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话题转到佛教的宁静。
- “江南好,留住春船行李。”: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希望能停留在此。
- “西风旋又吹袂。”:描写秋风的来临,预示着季节的变迁。
- “雁沉芦响摇秋雪,旧国应凋寒翠。”:对故乡的伤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愁梦里。也只恋渔滩扫叶炊菰米。”:在梦中对渔滩生活的向往。
- “赋归须记。在养鸭河边,卖鱼桥外,商略结邻事。”: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兔华圆缺”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美好回忆。
- 对仗:如“舍南舍北”与“招寻惯”,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如“西风旋又吹袂”,赋予风以人的行为,增强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泉:象征美好和静谧,代表诗人灵感的源泉。
- 烟水:象征距离与亲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鹦林:代表友谊与欢乐的氛围。
- 雁:象征迁徙与时间的流逝,带来思乡情怀。
- 渔滩:象征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泉吟社”指的是: A. 一个饮酒的地方
B. 一个吟诗的社团
C. 一个商会
D. 一个庙宇 -
诗人对江南的态度是:
A. 失望
B. 喜爱
C. 漠然
D. 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李符的《摸鱼儿 寄二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符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细腻情感,而苏轼则表达了更为宽广的人生哲理和对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李符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