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其二 咏莼》
时间: 2025-01-08 21:15:50意思解释
摸鱼儿 其二 咏莼
作者:尤侗 〔明代〕
原文展示
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
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
谁得似。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
佳人水沚。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
西风昨夜还起。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
归也未。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
春前尚记。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白话文翻译
问江边的美人,妆饰如同半片宝钗,青丝缠绕如一缕轻烟。
洞庭湖的渔夫,划着小船远去,采摘尽了吴地的水草和楚地的鱼虾。
谁能比肩她呢?仿佛是温柔如脂的文君。
佳人如同水边的美景,虽然不及浮萍那样轻浮,却也不知为何要名声在外。
东边的官员,为了你我将官帽挂起,选择归隐。
昨夜的西风又起,令我愁苦,老在京城的梦中徘徊,真怕找不到归途。
归去的道路尚未明了,只有一只小舟,能与我的家乡隐匿于无人之处。
春天之前我还记得,想起那双素手调羹,盐伴豆豉,早已品尝过厨娘的味道。
注释
- 江姝:指江边的美人,象征优雅和美丽。
- 宝钗:指装饰品,形容女子的美丽。
- 洞庭渔父:指在洞庭湖捕鱼的渔夫,代表自然和生活。
- 吴头楚尾:指吴地和楚地的水草与鱼虾,象征丰饶的江湖。
- 文君:指古代美人,代表温柔和柔美的女子。
- 家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尤侗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展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摸鱼儿 其二 咏莼》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美人的风采,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描绘了美人的优雅,仿佛她的存在便是大自然的精华。而“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则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展现出一种田园诗意。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在描写自然的美,更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转向对家乡的思念,“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愁苦。虽然他向往归乡,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计可施。
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有对美人的赞美,也有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江姝宝钗半股:询问江边的美人,形容她的妆饰如半片宝钗,展现其美丽。
- 又绕青丝一缕:青丝缠绕,增添了美人的柔美。
- 洞庭渔父扁舟远:渔夫划着小舟,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摘尽吴头楚尾:在吴楚之间采摘水生植物与鱼虾,代表丰饶的自然。
- 谁得似:反问无人能比,表达对美人的独特赞美。
- 愁予老系京华梦:表达诗人对过去的思念与困扰。
- 春前尚记:回忆春天的生活,带着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宝钗,彰显其美丽。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运用对仗结构,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贯穿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对人间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江姝: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宝钗:代表女性的妆饰。
- 洞庭湖:象征自然与生计。
- 家乡:代表归属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姝”指的是什么? A. 江边的美人
B. 渔夫
C. 自然景物
答案:A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欢
B. 思念与无奈
C. 忘记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吴头楚尾”指的是什么? A. 两个地方
B. 水生植物与鱼虾
C. 美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为直接,而尤侗则是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展现情感,但张若虚的意境更加悠远和抽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尤侗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