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苹末风轻入夜凉。
飞桥画阁跨方塘。
月移花影上回廊。
粲枕随钗云鬓乱,
红绵扑粉玉肌香。
起来携手看鸳鸯。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轻拂的夜晚,水面上凉意渐浓。
飞桥和画阁横跨在方形的水塘上。
月光照耀下,花影在回廊上移动。
头枕着华美的枕头,鬓发微乱,
红色的绵绸轻轻扑在白皙的肌肤上,散发着香气。
快起来,携手共享这美好的夜晚,去看那对鸳鸯。
注释:
字词注释:
- 苹末:水草的一种,常用来指水面上的浮萍。
- 飞桥:形容桥的轻盈,似飞起一般。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月移花影:月光照在花上,影子随着月光的移动而变化。
- 粲枕:华丽的枕头,形容美丽的景象。
- 红绵:红色的绵绸,指的是一种轻柔的布料。
-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常常成双成对出现。
典故解析:
鸳鸯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情侣的恩爱,代表着美好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著称,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院中观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此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仙潭二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诗人以“苹末风轻入夜凉”开篇,既描绘了夜晚的凉爽,又渲染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接着“飞桥画阁跨方塘”,通过对桥和阁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恬静而优雅的水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诗中的“月移花影上回廊”,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月光的移动让花影在回廊上轻轻摇曳,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而后半部分的描写更加细腻,尤其是“粲枕随钗云鬓乱,红绵扑粉玉肌香”,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柔美与香气,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结尾处的“起来携手看鸳鸯”,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邀请心爱之人共赏美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珍惜,令人感受到浓烈的情感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苹末风轻入夜凉:描绘夜晚的微风,带来凉爽的感觉。
- 飞桥画阁跨方塘:描绘优美的桥和阁楼,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景。
- 月移花影上回廊:月光照射下,花影在回廊上移动,展现了夜的静谧。
- 粲枕随钗云鬓乱:形容女子的美丽与优雅,头发微乱,增添几分妩媚。
- 红绵扑粉玉肌香:用红绵布料形容女子的肤色,散发着香气。
- 起来携手看鸳鸯:邀请爱人共同欣赏夜色中的鸳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桥比作飞翔的姿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粲枕随钗云鬓乱”,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月移花影,使自然景物生动起来,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夜晚的赞美,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苹末:象征自然的宁静,带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飞桥与画阁:象征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月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鸳鸯:象征着爱情、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飞桥”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生植物
- B. 一座优美的桥
- C. 一种乐器
-
“起来携手看鸳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月移花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体现了对夜晚的思考和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了月夜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婉约细腻,而蔡伸的则更加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