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时间: 2025-01-04 07:57:56

上阳宫里断肠时。

春半如秋意转迷。

独坐沙窗刺绣迟。

泪沾衣。

不见人归见燕归。

意思解释

忆王孙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阳宫里断肠时。
春半如秋意转迷。
独坐沙窗刺绣迟。
泪沾衣。
不见人归见燕归。

白话文翻译:

在上阳宫中,心中愁苦难忍。
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却像秋天一样令人迷惘。
我独自坐在沙窗前,刺绣的进度缓慢。
泪水湿透衣襟。
不见人归,只有燕子归来。

注释:

  • 上阳宫: 古代宫殿,象征寂寞与孤独。
  • 断肠: 形容极度的悲伤。
  • 春半如秋: 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却感到像秋天一样的萧条和迷惘。
  • 刺绣: 代表一种传统的女性手工艺,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无聊。
  • 泪沾衣: 泪水湿透衣襟,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 燕归: 燕子春天回归的象征,但这里却暗示了人未归的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汪元量,南宋诗人,工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对生活细节有敏锐的观察。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个人情感低落、思乡之时,反映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与悔恨,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情绪。

诗歌鉴赏:

《忆王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开篇“上阳宫里断肠时”,点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及其内心的悲痛,仿佛置身于一个孤寂的空间,四周的环境与自身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春半如秋意转迷”,春天象征着生机,而诗人却感到一种秋天的萧瑟,这说明了情感状态的变化,春天的美好在他的眼中变得模糊不清。在“独坐沙窗刺绣迟”中,诗人一方面在进行刺绣,象征着一种无奈而又无聊的消遣,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内心的孤独。最后“泪沾衣”,不仅是对自己悲伤心情的直接表达,也暗示着对失去的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阳宫里断肠时”: 诗人身在宫中,心中无比悲伤。
    • “春半如秋意转迷”: 在春天的季节,诗人却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迷茫。
    • “独坐沙窗刺绣迟”: 独自坐在窗前,刺绣的速度慢,暗指无所事事。
    • “泪沾衣”: 眼泪湿透了衣服,表现出痛苦的情感。
    • “不见人归见燕归”: 只见燕子返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天比作生机,而秋天比作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 燕子的归来给人带来希望,但诗人却感到更加孤独。
    • 对仗: 诗句间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失去的人的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深切孤独感。

意象分析:

  • 上阳宫: 象征孤独与封闭。
  • 春秋: 代表生命的循环与情感的变化。
  • 沙窗: 表达一种被隔绝的状态。
  • 燕子: 代表归来的希望,但在诗中却加重了孤独的感受。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宫殿名称是什么? A. 上阳宫
      B. 紫禁城
      C. 太和殿

    2. 诗人感受到的季节变化是怎样的? A. 春天变成冬天
      B. 春天变成秋天
      C. 春天保持不变

    3. 诗中“泪沾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的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比较汪元量的《忆王孙》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故乡或人事的思念,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汪元量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