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王孙
作者:徐淑秀 〔清代〕
重重幽恨锁眉峰。
斜倚阑干思未穷。
徒使心牵问不通。
忆相逢。在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重重幽恨”形容了心中的愁苦与纠结,或许是因为爱而不得。“斜倚阑干”描绘了作者在栏杆上倚靠的姿态,似乎在静静思念某人,思绪无尽。“徒使心牵问不通”说明心中充满牵挂,却无法与对方沟通。“忆相逢。在梦中”则揭示了作者对相逢的渴望和只能在梦中重温的无奈。
注释
- 幽恨:指的是深沉的忧愁与怨恨。
- 锁眉峰:形容眉头紧锁,显示出心中的忧虑。
- 斜倚:侧身靠着,表示一种放松但又无奈的状态。
- 阑干:指栏杆,诗中暗示思念的场景。
- 徒使:无谓地使得,表示一种无奈与消极的情感。
- 心牵:心中牵挂。
- 问不通:无法沟通,表达了思念的无奈。
- 忆相逢:回忆相遇的情景。
- 梦中:梦境中,象征着无法实现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淑秀,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她的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忆王孙》创作于清代,社会风气较为压抑,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爱情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忆王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诗的开头“重重幽恨锁眉峰”,用“锁”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心中沉重的情感负担,表达了浓烈的思念之情。接着“斜倚阑干思未穷”,描绘了一个女子孤独的身影,她斜倚在栏杆上,目光远眺,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情人。这种孤独与渴望通过“思未穷”这一句得以深化,表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无尽。
“徒使心牵问不通”进一步揭示了情感的无奈,虽然心中充满了牵挂却无法与对方沟通,这种焦虑感让人倍感痛苦。最后一句“忆相逢。在梦中”则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梦中的相逢是对现实无法实现愿望的补偿,尽管如此,仍然让人感到无比凄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脆弱与无助,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使得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意义,也在今天仍然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重幽恨锁眉峰”:形容心中忧愁深重,眉头紧锁。
- “斜倚阑干思未穷”:侧身倚靠在栏杆上,思绪无尽,无法自拔。
- “徒使心牵问不通”:心中牵挂,却无从问起,表现出沟通的无奈。
- “忆相逢。在梦中”:回忆与对方的相遇,唯有在梦中才能重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锁眉峰”比喻心中之愁。
- 拟人:情感被赋予人性,表现出思念的复杂。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所面临的困境与痛苦,反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恨:象征着深沉的思念与痛苦。
- 阑干:代表孤独与思念的环境。
- 梦中:象征着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重重幽恨”意指什么? A. 快乐
B. 深沉的忧愁
C. 无所谓
D. 忘却 -
“斜倚阑干”中,阑干的作用是什么? A. 装饰
B. 依靠与思念的象征
C. 防护
D. 休息的地方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的快乐
B. 思念与无奈
C. 自由与放纵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情感与思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徐淑秀《忆王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但徐淑秀更侧重于思念的深沉,李清照则显得更加婉约和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