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言画》

时间: 2025-01-04 09:00:59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

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

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

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
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
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
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

白话文翻译:

何伯言画山的内心十分苦闷,他不画山林,却只画其中的趣味。
不知道这幅绢的厚度有多深,隐约中似乎还有条路深入。
去年他将此画拿去给权贵,得到了数幅官职和金钱。
平民的作品常常在市场上卖完,唯有他的笔下作品,却源源不断。
如今东绢的数量又有多少呢?不再是水墨画,而是做成衣服了。
我怜悯何伯言,年纪渐老却更加痴迷,平民都已饱食,而他却依旧饥饿。

注释:

  • 何子:指何伯言,诗中的画家。
  • 画山心:指对山水的描绘和内心的情感。
  • :一种细腻的丝织物,诗中用来比喻画作的载体。
  • 干贵权:指拿画去给当权者。
  • 东绢: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名贵的绢布或某种绘画材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性、命运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通过对何伯言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与生计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家的冷漠和对金钱的追求。

诗歌鉴赏:

《何伯言画》是一首充满对比与反思的诗,诗人陈克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还揭示了社会对艺术家的忽视与冷漠。何伯言作为一个画家,他的内心充满苦闷,尽管他拥有了权贵的认可和金钱,但他所追求的艺术价值与生计之间始终存在着裂缝。诗中“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一句,揭示了尽管普通人可以通过出售作品谋生,而何伯言却因其艺术追求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对何伯言的怜悯之情愈发明显,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惋惜,也是对整个社会现状的批判。何伯言的“痴迷”与平民的“饱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艺术对于生存的牺牲与无奈,也引发读者对艺术价值的深思。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对社会、艺术与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子画山心极苦:何伯言内心的苦闷在于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2. 不画山林画其趣:他并不单纯描绘自然,而是关注其内在的趣味。
  3. 不知此绢厚几许:对自己画作的价值及其深度感到迷茫。
  4. 隐隐深入疑有路:似乎有条路在前,但又不确定。
  5. 去年持此干贵权:过去拿画去给权贵,得到了认可与物质回报。
  6. 数幅得官仍得钱:通过画作得到了官职和金钱。
  7. 平民常产卖有尽:普通人的作品往往是短暂的,容易卖完。
  8. 笔端有产无穷年:而他的创作则似乎是永无止境的。
  9. 而今东绢知何数:如今这幅画的绢布数量又有多少呢?
  10. 不为水墨为襦裤:如今不再为艺术,而是变成了日常物品。
  11. 我怜何子老更痴:我对何伯言的老年痴迷感到怜悯。
  12. 平民皆饱汝独饥:平民过得很好,而他却仍然饥饿。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何伯言与普通人的对比,突显其悲剧色彩。
  • 隐喻:绢布与作品的关系,暗示艺术的价值与物质的关系。
  • 拟人:将艺术创作赋予生命,表现其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何伯言的生活状态,探讨了艺术创作与生计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艺术家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传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艺术的灵感源泉。
  • :代表艺术创作的载体,承载着艺术家的心血。
  • 权贵:反映社会对艺术的商业化和功利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伯言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 A. 快乐
    • B. 苦闷
    • C.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平民”与何伯言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 A. 都很富裕
    • B. 平民生活富足,何伯言却饥饿
    • C. 两者无差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山水
    • B. 反映艺术与现实的矛盾
    • C. 表达对权贵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克的《何伯言画》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对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