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时间: 2025-01-09 15:0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窠那畏主林神,小摘筠篮手自亲。
旋转注汤云作脚,缤纷出磨麴为尘。
睡魔已战三竿日,诗社聊尝一信春。
不把膏油涂首面,要须色裹认天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茶道上的体验与感受。诗中提到,面对主宰林中的神灵,自己不怕反而轻松地用竹篮摘取茶叶。旋转的茶汤如同云彩般缭绕,缤纷的磨成粉末的茶叶像尘埃一样飘散。经过一段困倦的时光,终于在阳光的照耀下,诗社中的朋友们一起品尝春天的气息。诗人强调,不需要用膏油来修饰容颜,真正的美在于自然的纯真。
注释:
- 露窠: 指露天的鸟巢,这里用来形容茶叶生长的环境。
- 主林神: 可能指的是茶树的神灵,象征茶的灵性与神秘。
- 筠篮: 竹制的篮子,常用于采摘茶叶。
- 缤纷: 形容色彩斑斓,茶粉如尘般细腻。
- 睡魔: 形容在白天的困倦。
- 三竿日: 三竿日即太阳高挂,表示时间的推进。
- 膏油: 比喻化妆品,强调表面的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生于宋代,字子立,号江南,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是葛立方在收到陈元述所寄的茶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茶的喜爱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茶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茶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开头几句,诗人以轻松的语气描绘了采茶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旋转注汤云作脚,缤纷出磨麴为尘”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茶汤的细腻与变化,仿佛可以看到茶在水中翻滚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人与朋友间的交流,诗人通过“睡魔已战三竿日”来表达自己从困倦中清醒过来的状态,似乎是为了迎接与友人的聚会与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句强调自然的真实和真诚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浮华的反思与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既有对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窠那畏主林神: 描述在自然环境中,采茶并不感到惧怕,反而是一种亲近。
- 小摘筠篮手自亲: 用竹篮轻松采摘茶叶,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态度。
- 旋转注汤云作脚: 茶汤在杯中翻滚,如云朵般轻盈。
- 缤纷出磨麴为尘: 磨成的茶叶如尘土般细腻,展现出茶的精致与繁忙。
- 睡魔已战三竿日: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从困倦中恢复过来。
- 诗社聊尝一信春: 在诗社中与朋友分享春天的气息,体现友情与共享的快乐。
- 不把膏油涂首面: 指不需要外在的修饰,强调内在的真实。
- 要须色裹认天真: 强调自然之美,追求真实的纯真。
修辞手法:
- 比喻: “旋转注汤云作脚”,将茶汤比作云彩,表现其轻盈。
- 对仗: 诗中常用对称的句式,使整体更具韵律感。
- 拟人: “睡魔已战”,将睡意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茶的品味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提倡真实和纯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 文化的象征,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 竹篮: 体现自然与生活的朴素。
- 春: 象征生机与希望,强调诗人与朋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露窠”指的是什么? A. 鸟巢
B. 茶树
C. 花丛
答案: A -
“睡魔已战三竿日”的意思是什么? A. 昏昏欲睡
B. 精力充沛
C. 迷失方向
答案: B -
诗人认为美的本质是什么? A. 外在修饰
B. 内在真实
C. 财富地位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对比葛立方的茶诗与陆游的秋夜诗,前者更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流,而后者则强调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风格各异,前者清新自然,后者沉郁深邃。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概论》
- 《茶文化与诗词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