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时间: 2025-01-08 04:3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年来直欲配茶神,
石鼎山泉日日亲。
竹裹烹煎嗤左计,
舌端绵味认前尘。
书要坐搅枯肠读,
酒所浑消玉颊春。
曾饮日边甘露碗,
沙溪难遣乱吾真。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一直想要与茶神为伴,
每天都亲近那石鼎山的泉水。
用竹子包裹起来煮茶,轻蔑那些旁门左道,
舌尖上的绵柔滋味让我回忆往昔。
读书时我要坐在那里,搅动那枯燥的肠胃,
饮酒时恍惚间消磨了春日的美好。
曾经喝过那日边的甘露杯,
而沙溪的景致却难以让我忘却真实的自我。
注释:
- 茶神:指茶的神灵,体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崇敬。
- 石鼎山泉:石鼎山的泉水,清澈甘甜,是泡茶的好水。
- 竹裹:用竹子包裹,形容泡茶的方式。
- 左计:指旁门左道,意指不正之法。
- 舌端绵味:舌尖上的绵延滋味,形容茶的味道。
- 枯肠:形容肠胃的干枯,暗指读书的无聊。
- 玉颊春:指美好的春日,可能指女子的容颜。
- 甘露碗:指美味的茶水,甘露象征美好的事物。
- 沙溪: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溪水,象征着自然的真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动态的社会变迁中,作品多以自然、茶、酒、书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收到陈元述的茶寄赠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对阅读、饮酒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随性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茶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在品茶过程中获得的内心宁静与快乐。诗的开头,作者直言自己想要与茶神为伴,显示出茶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石鼎山的泉水被用来泡茶,既是对自然的依恋,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接下来,作者通过竹裹煮茶的细节,展现了他对泡茶技艺的讲究,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饮酒与读书的描写,反思生活的意义。读书时的“枯肠”与饮酒消磨春日的美好,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曾经饮过的“甘露碗”与“沙溪”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追寻。整首诗在清新优雅的语言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来直欲配茶神:表达了对茶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 石鼎山泉日日亲: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的亲近。
- 竹裹烹煎嗤左计:强调泡茶方式的传统与对伪道的蔑视。
- 舌端绵味认前尘:通过茶味引发对往昔的回忆。
- 书要坐搅枯肠读:表现读书的无聊与对生活的思考。
- 酒所浑消玉颊春:饮酒带来的虚幻与对美好的消磨。
- 曾饮日边甘露碗:回忆过往美好的饮茶经历。
- 沙溪难遣乱吾真:自然景致却难以抚平内心的迷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要坐搅”和“酒所浑消”,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比喻:将茶比作神,表现了茶的神圣性。
- 意象:自然景物与茶文化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茶展开,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同时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反映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象征宁静与智慧。
- 泉水: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源泉。
- 竹:传统与自然的结合。
- 书:知识与思考的象征。
- 酒:生活的享受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茶神”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茶的品种
B. 茶的崇拜
C. 诗人的朋友 -
“竹裹烹煎”中的“竹”代表什么? A. 材料
B. 生活态度
C. 对传统的尊重 -
诗人对“沙溪”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怀念
C. 迷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茶歌》:陆游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饮茶歌》与本诗都围绕茶展开,但《饮茶歌》更侧重于茶的快乐与社交,而《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则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茶文化与中国诗词》
通过以上的内容,读者不仅能够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义,还能更深入地领悟到诗人葛立方的内心情感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