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08 00:2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朱敦儒 〔宋代〕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晚风轻轻吹动着水面,令人感到十分舒适。谁在细柳间制造出秋天的声音,初次听到寒蝉的凄凉鸣叫。旋即采摘了芙蓉花,熏染了沉静的水面,暗香四溢。轻轻拂开冰冷的席子,独自躺在床上,明月映照着我。年纪大了应该不会太多情感,但因为眼前的美景,愁肠还是不断缠绕。可惜美好的夜晚没有人陪伴,床头的角枕兰衾显得空虚。辗转无眠,起来随意走动,露草在月光下时明时灭。银河慢慢流逝,画楼的角落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凉:傍晚时分的凉意,令人感觉舒适。
- 细柳:细长的柳树,形象柔美。
- 寒蝉:秋天的蝉鸣,常用来表达孤独与凄凉。
- 芙蓉:指荷花,寓意清丽。
- 冰簟:凉席,古代人夏天用的席子。
- 兰衾:指用兰草染成的被子,象征高雅。
典故解析
- 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遥远与美好。
- 角枕:古代床头的枕头,常用作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希真,号惟白,宋代词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以婉约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黄昏时分,作者通过对秋天夜晚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个人对时光流逝与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深秋的黄昏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的氛围。开头几句描写黄昏的静谧,晚风拂动水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随之而来的秋声和寒蝉的鸣叫,又为这份宁静增添了一丝凄凉。作者在此时采摘芙蓉,暗香浮动,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孤独,虽然年纪已大,但依然难免被眼前的美景牵动心弦。尤其是“可惜良宵人不见”,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深切感受。最后几句通过“银河西去”与“画楼残角”的意象,强化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的宁静与秋天的声音,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第三、四句:细致描写采花与暗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第五、六句:感叹年长却仍多情,渲染孤独情绪。
- 第七、八句:以银河与画楼残角作结,呼应孤独与美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谁做秋声穿细柳”,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如“角枕兰衾虚设”,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陪伴的渴望,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凉:象征宁静与恬淡。
- 寒蝉:象征孤独与秋天的凄凉。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好。
- 银河:象征遥远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寒蝉”象征了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丰收 -
“可惜良宵人不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虞美人》——李煜
诗词对比
朱敦儒与李煜的作品都涉及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朱敦儒的词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煜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