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时间: 2025-01-06 15:34:12

镇蜀双清献,回天再子明。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意思解释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镇蜀双清献,回天再子明。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魏国文忠京公的哀悼。诗中提到他在四川的清白和贡献,仿佛能挽回天命,带来光明。他从不因权势而动声色,始终以笑容面对权衡利弊。临终时,他对国家的忧虑无以言表,终其一生都不追求名利。作为中兴的贤相,他的光辉如同日月,令人仰望。


注释

  • 镇蜀: 指镇守四川的地方。
  • 双清: 比喻清白和正直。
  • 一笑付权衡: 不在乎权势的得失,淡然处之。
  • 临绝: 指临终之际。
  • 中兴贤相傅: 中兴的贤良之相,指魏国文忠京公的地位和贡献。
  • 日月夺光精: 比喻其光辉超过了日月,形容其卓越的才能。

典故解析

  • 贤相傅: 指历史上被称为贤相的名臣,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在国家复兴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魏国文忠京公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及为国奉献精神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魏国文忠京公的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开篇提到“镇蜀双清献”,既是对其清白的赞美,也是对其为国贡献的肯定。接下来,诗人通过“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表现出京公淡泊名利、处世态度的从容与洒脱,令人敬佩。

“临绝缘忧国”一句,传达了京公临终时对国家的深切忧虑,突显出其心系民众的情怀,表现出一种高尚的责任感。最后一句“日月夺光精”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京公的卓越和影响力,仿佛他的光辉可以超越自然界的日月,触动人心。

整首诗在哀悼中融入了对其品德的赞美,情感真挚且深沉,借此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的追思与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镇蜀双清献”: 赞美京公在四川的清白与贡献。
    • “回天再子明”: 希望他能带来光明与希望。
    •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体现其对权势的淡然态度。
    •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描述他临终时的忧国情怀与不求名利的品格。
    •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表达对他卓越才能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月夺光精”,夸张京公的光辉。
    • 对仗:前后句式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一位贤良之士的怀念,歌颂了他无私奉献、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 清白: 象征正直与无私。
  • 光明: 代表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忧国情怀: 体现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镇蜀双清献”中的“双清”指的是什么?

    • A. 清白与正直
    • B. 清晨与清夜
    • C. 清水与清风
  2. 诗中“日月夺光精”用来形容什么?

    • A. 魏国文忠京公的品德
    • B. 自然界的变化
    • C. 诗人的才华
  3.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魏国文忠京公的什么情感?

    • A. 赞美与怀念
    • B. 怨恨与不满
    • C. indifferent

答案: 1.A,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挽歌更注重个人品德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悲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