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捲又看。
不辞须撚断,只苦句难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艰辛的感慨。他并不在乎自己创作时的痛苦,但却让人感到恐惧。我的才情已经耗尽三次,而你的思绪却如九江般广阔。作者的风采仍然如昔,在灯下翻阅诗篇。尽管我不辞辛苦去撰写,却仍然觉得句子难以安放。
注释:
- 诗脾:指诗人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热爱。
- 鬼胆寒:形容作品的风格使人感到惊惧,或其才华让人自愧不如。
- 三鼓竭:三次击鼓,形容才思已尽。
- 九江:指宽广的意境或思绪,九江是中国的一个大江,象征辽阔。
- 灯前捲又看:在灯下翻阅诗书,表示对古诗的不断钻研。
- 撚断:指拧断或中断,形容创作的艰难。
- 句难安:形容作品中句子难以稳定或表达不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是杨万里在与友人交游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文人雅趣和共同的文学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文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诗会友的风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的创作苦恼与友人的广阔思维,展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和无奈。首句“未惜诗脾苦”,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创作艰辛的自嘲与接受,接着“端令鬼胆寒”进一步强调了他作品的震撼力和深邃感,使人感到恐惧。这种反差也让人理解到,尽管诗人心中有火,但才华的耗尽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吾才三鼓竭”则在语气上流露出诗人的自谦,表现出他对自己才华的怀疑与不安。而“君思九江宽”则将友人的思维与自己的狭隘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友人的深邃与广博。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也反映出他内心的苦涩与自责。
最后两句“作者今犹古,灯前捲又看”表达了对古诗的热爱与不断学习的态度。尽管创作过程艰难,但他仍然不辞辛劳。而“只苦句难安”则是对创作状态的一种无奈总结,句子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出创作的不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惜诗脾苦:不在乎诗歌创作的艰辛。
- 端令鬼胆寒:却令旁人感到惊惧。
- 吾才三鼓竭:我的才智已耗尽三次。
- 君思九江宽:而你的思绪却如同九江那样宽广。
- 作者今犹古:作者的风采与古人相比依旧。
- 灯前捲又看:在灯下反复翻阅诗书。
- 不辞须撚断:即使不辞辛苦去创作。
- 只苦句难安:但仍然感到句子难以安放。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自身的窘迫与友人的宽广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九江象征着广阔的思维与胸怀。
- 夸张:通过“鬼胆寒”表现作品的震撼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艰辛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卓越才华的敬佩。尽管创作过程常常让人感到无奈,但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依然是诗人心中不灭的火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脾:象征创作能力与热情。
- 鬼胆:象征作品的力量和影响力。
- 九江:象征思维的广博与深邃。
- 灯下:象征对古代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创作过程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轻松愉快
- B. 辛苦无奈
- C. 不以为然
-
“吾才三鼓竭”中的“三鼓”象征什么?
- A. 三次创作的机会
- B. 三次才华的耗尽
- C. 三种不同的文风
-
诗中提到的“九江”主要象征:
- A. 窄小的思维
- B. 广阔的思维
- C. 浪漫的情感
答案:
- B. 辛苦无奈
- B. 三次才华的耗尽
- B. 广阔的思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豪放与洒脱,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与杨万里的细腻与哀伤形成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创作艰辛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出时代背景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