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时间: 2025-01-06 12:17:20

物情竞纷纭。

至理自宜贯。

达观傥不融。

居然见真{赝贝=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物情竞纷纭。至理自宜贯。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贝月。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情感纷繁复杂,但至高的真理应当贯穿其中。如果达观的态度不能融会贯通,那么真假美丑就会显而易见。

注释:

  • 物情:指世间万物的情感或情况。
  • 竞纷纭:竞争着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状态。
  • 至理:最高的真理或原则。
  • 贯:贯穿,统一。
  • 达观:对事物有深刻理解并能超然看待的态度。
  • 傥不融:如果不融会贯通。
  •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地。
  • 真赝:真假。
  • 贝月:比喻珍贵或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陆机对世间复杂情感与真理关系的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中,陆机强调真理的统一性和达观态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辨别真伪,看清事物的本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物情”的纷纭与“至理”的贯穿,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态的洞察。诗中“达观傥不融”一句,警示人们若不能以超然的态度理解世界,就难以分辨真伪。最后“居然见真赝贝月”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在达观的眼光下,真假美丑自然显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情竞纷纭”:描述世间万物情感复杂多变,竞争着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2. “至理自宜贯”:指出尽管世态纷繁,但最高的真理应当贯穿其中,统一各种现象。
  3. “达观傥不融”:如果不能以达观的态度融会贯通,理解事物的本质。
  4. “居然见真赝贝月”:那么真假美丑就会出乎意料地显而易见,贝月比喻珍贵或美好的事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物情”与“至理”的对比,强调真理的统一性。
  • 比喻:“贝月”作为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珍贵或美好的事物在达观态度下的真伪辨别。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真理与世态的辨析,强调在复杂多变的世态中,真理的统一性和达观态度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态度对于辨别真伪的关键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物情:象征世间万物的复杂情感。
  • 至理:象征最高的真理或原则。
  • 贝月:象征珍贵或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是真伪辨别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至理自宜贯”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理应当复杂多变 B. 真理应当贯穿一切 C. 真理应当被忽视 D. 真理应当被遗忘

  2. “达观傥不融”中的“达观”指的是什么? A. 对事物有深刻理解并能超然看待的态度 B. 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 C. 对事物过分关心的态度 D. 对事物一知半解的态度

  3. 诗中“居然见真赝贝月”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云的《答兄诗》:同样展现了陆氏兄弟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 陶渊明的《饮酒》:通过饮酒表达了对世态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与陆机的另一首诗《赴洛道中作》对比,可以发现陆机在不同作品中对世态与人生态度的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集》:收录了陆机的多篇诗文,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资料。
  • 《晋书·陆机传》:详细记载了陆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