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兄赴吏改官》

时间: 2025-01-02 23:43:47

先子初增秩,年侵鬓已皤。

念兄今善继,此别喜如何。

亲老家仍困,门衰仕未多。

犹须教儿子,早要中文科。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伯兄赴吏改官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先子初增秩,年侵鬓已皤。
念兄今善继,此别喜如何。
亲老家仍困,门衰仕未多。
犹须教儿子,早要中文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父亲刚刚得到升迁,而我自己也已年迈,白发渐生。想到哥哥你现在能继承这个职务,心中不禁感到喜悦,但同时也有些忧伤。亲人都已年老,家中仍陷于困境,门第衰败,仕途不再宽广。你还需要教导儿子,尽早让他学习文科,以便能有所成就。

注释:

  • 先子:指作者的父亲。
  • 初增秩:刚刚升职。
  • 年侵鬓已皤:年岁渐长,鬓发已白。
  • 念兄今善继:想到哥哥能继承职位。
  • 此别喜如何:这次分别的心情应该如何?
  • 亲老家仍困:父母年老,家境仍然困顿。
  • 门衰仕未多:家门衰败,仕途不再显赫。
  • 犹须教儿子:仍需要教育儿子。
  • 早要中文科:希望他早日学习文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100),字伯之,号渔洋,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常以个人情感来反映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常以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师道送别他的伯兄赴任之际。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关心和对家庭境况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在社会变迁中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

《送伯兄赴吏改官》是一首表达亲情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作者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心情变化。开头两句提及父亲的升迁,既是对家族荣光的肯定,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年华已逝的感慨通过“年侵鬓已皤”得以展现,表现出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兄长的祝福与忧虑,既有对兄长前途的期待,也有对家庭现状的不安。通过“亲老家仍困,门衰仕未多”,诗人表达出对家族未来的忧虑,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家庭背景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直指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后代的期望和责任,展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喜悦,也有忧伤,体现了诗人对家族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子初增秩,年侵鬓已皤。”:父亲刚刚升职,自己却因岁月流逝而白发渐生。
  2. “念兄今善继,此别喜如何。”:想到哥哥能继承这个职位,心中满是喜悦,但又感到离别的伤感。
  3. “亲老家仍困,门衰仕未多。”:亲人年老,家境困顿,家门衰败,仕途不再宽广。
  4. “犹须教儿子,早要中文科。”:依旧需要教育儿子,希望他能尽早学习文科,以便有所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亲老家仍困,门衰仕未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重复“年”、“家”等词,强调时间与家庭的重要性。
  • 隐喻:用“鬓已皤”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达出一种对家族责任的深刻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
  •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困境。
  • 儿子:象征未来与希望,传承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子”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诗人的父亲
    • C. 诗人的兄弟
    • D. 诗人的儿子
  2.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中?

    • A. 亲老家仍困
    • B. 此别喜如何
    • C. 犹须教儿子
    • D. 年侵鬓已皤
  3. 诗中“门衰仕未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家庭现状的忧虑
    • C. 对兄长的祝福
    • D. 对父亲的敬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陈师道的作品更注重家庭与个人命运的结合,情感更为细腻和沉重,而李白则更强调友谊与人生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