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时间: 2025-01-14 12:15:21

尺寸虽无补县官,此心炯炯实如丹。

羯胡未灭敢爱死?

尊酒在前终鲜欢。

亚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节待皮冠。

纵言老病摧颓甚,壮气犹凭後代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述怀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尺寸虽无补县官,此心炯炯实如丹。
羯胡未灭敢爱死?尊酒在前终鲜欢。
亚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节待皮冠。
纵言老病摧颓甚,壮气犹凭后代看。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的力量微薄,无法辅佐县官,但我这颗心炯炯有神,确实像红色的丹砂。
在敌人尚未消灭之前,怎能轻言生死?酒杯在前,终究增添了几分欢乐。
亚父(指屈原)抱着忠诚与理想,参与那玉石般的斗争;虞人(指虞舜)坚守节操,等待那皮冠的荣光。
即使年老多病,精神颓废,我的壮志仍希望能在后代有个体现。

注释:

  • 尺寸: 指微小的力量或能力,形容自己的无能。
  • 炯炯: 形容眼神明亮,意指心中志向清晰。
  • 羯胡: 指外敌,常用来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陆游意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亚父: 指屈原,忠贞的象征,常常与忠诚联系在一起。
  • 虞人: 指虞舜,象征着坚守道德的贤人。
  • 壮气: 意指壮志和气概,表达诗人虽老但志气不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

创作背景:
《述怀》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陆游虽身处不利局面,但内心依旧充满对国家的忠诚与希冀,表现出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及希望能有所作为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述怀》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无奈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开篇以“尺寸虽无补县官”自谦,却又强调内心的坚定与明亮,显示出诗人虽身处微薄的地位,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提到“羯胡未灭敢爱死”,反映了他对外敌的警惕与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尊酒在前终鲜欢”则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逃避,虽然现实不尽如人意,却依然希望通过酒来寻找一丝欢乐。

后两联提到的“亚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节待皮冠”,分别借用屈原与虞舜的典故,强调了忠诚与节操的重要,诗人将自身的理想与历史典范相联系,显示出他对忠贞不渝的渴望。最后一句“纵言老病摧颓甚,壮气犹凭后代看”则是全诗的总结,尽管年岁已高,身体衰弱,但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够在后代得以传承,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尺寸虽无补县官:自谦能力微薄,无法帮助官员治理。
  2. 此心炯炯实如丹:内心充满热情与信念,像丹砂一样鲜明。
  3. 羯胡未灭敢爱死:敌人尚未消灭,怎能轻言生死。
  4. 尊酒在前终鲜欢:酒在眼前,人生的欢愉也显得有限。
  5. 亚父抱忠撞玉斗:以屈原的忠诚比喻自己的理想追求。
  6. 虞人守节待皮冠:以虞舜坚守节操比喻对理想的坚持。
  7. 纵言老病摧颓甚:尽管年老体弱,精神却未减。
  8. 壮气犹凭后代看: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够在后代得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心炯炯如丹”暗示内心的坚定。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引用典故:屈原与虞舜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陆游面对国家危机的无奈与坚定,体现了他内心的爱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忠诚与节操的重要性,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微薄的力量,象征个人的无能为力。
  • : 象征内心的坚定与热情。
  • : 暗示生活的短暂与欢乐的渺小。
  • 亚父与虞人: 代表忠诚和节操的历史典范,体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羯胡”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外敌
    • C. 诗中的美酒
    • D. 诗人的理想
  2. 诗人用哪个典故来强调忠诚?

    • A. 孟尝君
    • B. 亚父
    • C. 屈原
    • D. 虞舜
  3. 诗中“壮气犹凭后代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绝望
    • B. 对后代的期望
    • C. 对当前生活的满足
    • D. 对古人的崇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但陆游的语气更显坚韧与不屈,而杜甫则更多地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都借用了历史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